-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金战-好孩子是怎样培养的,王金战怎样学好数学,王金战是哪里人,王金战,王金战博客,王金战眼中的衡水中学,王金战视频,王金战教你学数学,王金战育才方案,王金战的书
自序
2010年08月05日13:51 新浪读书
我一直认为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是来源于家庭教育。应试教育、择校、课外班、奥数、学生负担等关键词,哪一个不跟社会和家长有关?哪一个没有社会和家长的推动?所以,有时候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很无奈。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很多误区,观念不正确。家长的态度形成社会的需求,社会的压力又深刻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思路。问题孩子出自问题家庭,而家长又把这些问题孩子推向学校。学校不恰当的做法又使问题孩子的问题更加严重,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现实。
我是个教师,也是个家长。我认识到问题所在,可以深深体会到学生家长的心情,更感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责任的重大。那无数的迫不及待的求助电话、那一张张焦灼痛苦的脸、那一双双饱含泪水绝望的眼睛,时刻在折磨着我,使我寝食不安,坐卧不宁。
可是我一个人怎样才能解决这么多家长和孩子的问题呢?为了帮助更多家长转变观念,帮助更多孩子走出阴影,这几年我出了三本书——《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中国英才家庭造》、《学习哪有那么难》。结果这几本书社会反响都很大,每一本销售都达百万册。无数家长和孩子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另外我又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国教育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做了上百期讲座,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
我的心情这才放松下来,觉得自己终于完成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可以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了。
可是问题又来了。一些家长对我说:“王老师,您的三本书我都买了,看了好几遍。感觉您说得太对了,说得太好了。可是我拿您说的方法教育我那孩子的时候,效果还是不理想。王老师,帮人帮到底,您就再跟我说说,像我这孩子的情况,具体该怎么办啊?”
我一想也是,家长们毕竟不全是教育工作者,也不是个个都能把握这三本书的精髓,更不用说灵活运用到自己孩子身上了。这样我又犯难了,全国的孩子何止千万,我又如何一个一个具体指导呢?我即使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呀。
我又陷入苦苦的思索中。我想,如果针对不同年龄和学段的孩子,提出一些更系列化和具体化的问题,提供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方法,写出一本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家庭教育工具书,或许能解决这些家长面临的困惑。
于是,我又召集一批教育教学专家、心理专家以及成功家长,在反复研究、论证和精心策划的基础上,融合我多年的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经验,写出这样一本新书——《好孩子是怎样培养的》。
本书首次从金战网的热线电话、贴吧、论坛以及我的邮箱和信箱中精挑细选了家长最关心、最具有典型意义的100个问题,由我和金战讲师团的王楠、贾秀梅、岳兴彩、尤新华等教育专家有目的地进行详解,总结出八大家庭教育问题,然后从成长、沟通和学习三个方面针对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一一给予了回答。
我们这本书还有一个最大特点,那就是不仅“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更注重防微杜渐、防患未然。教育不能等到孩子出问题了才采取措施,更应该未雨绸缪,事先给家长和孩子一个明确的导向。
到现在为止,我的热线还是热得发烫,我的邮箱和博客还是被塞得满满的。我想,什么时候我的热线不再热呢?什么时候我的邮箱里都是报喜的邮件呢?也许到那时候,我的心情才能真正放松一下吧。
相信这本书能够让我的愿望尽早实现。
最后,如果你看完本书后,还有什么疑问或要咨询的,欢迎拨打我的热线电话400-678-3963,或者到金战网()里留言。如果还是不行,那就干脆在寒暑假期间领着孩子到北京来找我吧!
王金战
2010年3月
理念篇(1)
2010年08月05日13:51 新浪读书
关键词:问题孩子;赞扬;14岁之前;沟通;前程设计;孩子的缺点
1. 问题孩子出自问题家长
近几年,几乎每天都有家长带着自己的问题孩子,带着教育孩子的困惑来求助于我。我吃惊地发现,有95%的问题孩子是出自问题家长。
我经常会见到以下的几个情景:
情景之一:家长和孩子共同来到我的面前,我自然会问孩子上几年级、多大了、在哪个学校等一些最基本的问题,结果回答的全是家长。我问孩子的所有问题,家长几乎都争着回答,更可气的是,这样的家长并不知道自己的严重错误——你把孩子说话的权利都剥夺了。我不得不劝家长能不能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孩子,家长这才觉察到自己的问题。暂时算是憋住了,可我跟孩子好不容易说了几句,家长又把话题抢了过去。没办法,我只能劝家长能不能回避一下,让我跟孩子单独谈谈。我发现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少言寡语,不善交流。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孩子这样的状况根本原因出自家长。我有时生气地说:“你家长可以替孩子做家务,可以替孩子吃苦,但你不能连孩子说话的机会都剥夺了吧!”孩子能干的事家长包办代替,家长就剥夺了孩子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一个家长要把孩子当成未来的人才来培养,而不是将其当成宠物来呵护。
情景之二:家长和孩子来到我的面前,一般的家长都会先流泪。因为近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