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日动画文化差异.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中日动画文化差异

浅谈中日动画文化差异 摘要:随着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大,而中国的动漫产业却迟迟推不出特别优秀的作品;国产动漫与日本动漫究竟有何差别而国产动漫要如何发展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动漫,日本动漫,动漫发展史, 正文: 动画是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视觉原理。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像我国民间的走马灯和皮影戏,就可以说是动画的一种古老形式。当然,真正意义的动画,是在电影摄影机出现以后才发展起来的,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不断为它注入了新的活力。题材确定期1982年前,动画的取材趋于多样化,不仅仅针对孩子,而是对所有人群做动画。 画技突破期1982年后,日本动画在各种动画效果上追求突破,发展出了非常精美的画风。 成熟期1987年后,即线路分化期,日本动画界百花齐放,各种各样的动画不断出现,真正形成了日本动画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个时期,日本动画人才层出不穷,各自寻求自己理想中的动画形式,带给世界动画界非常大的冲击。早期探索期由20年代中国开始自己创作动画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蓬勃发展期从建国至1965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由1966年至1977年 缓慢发展期从1978年至1998探索尝试期从1999年至今日本动画发展按照原有的时期划分战前草创期——由1917年日本开始有动画至1945年日本战败 战后探索期——由日本战败至1974年 题材确定期——自1974年至1982年 画技突破期——自1982年至1987年 路线分化期(成熟期)自1987年至今的发展, 一定要说万氏兄弟. 他们曾完成了中国以至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取材自西游记的故事、中国山水画风格的背景、吸收了中国戏曲艺术的造型设计都使这部动画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了继《白雪公主》《小人国》《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席位置,而且浓郁的中国特色又使它与前三者有明显的区别。同一时代的作品还有很多,表现手法也还有折纸、木偶等等,这个时期的作品比较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动画表现中融合各种中国传统因素;在动画技术上尝试各种传统艺术形式;在动画内容里吸收了传说、神话、典故等多种内容;在动画制作上不管是画面、配音、配乐都一丝不苟,在动画受众方面属于老少咸宜的作品居多,所以我觉得说这是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一点不为过。 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在美日动画的冲击下,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为重振国产动画,美影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宝莲灯》,这是中国迄今投资最大的一部影院动画长片,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在画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设计,音乐制作极为考究,同时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动漫讲究思想性必须是“有益于儿童内心发展”,所以它的作用是教孩子学好,不能有色情暴力甚至稍微和爱情沾边的都会被禁播,上不了国家电视。而做动画的人——包括写动画故事的人、人物造型设计、配音工作、以及画动画的人都是些成年人。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自身童年的影响,必然和现在的孩子有十几年到几十年的代沟。因此做出的动画参考文献: 卡通造型设计 东华大学出版社 俞英.金高华编著.2004. 刘建.映画传奇:当代日本卡通纵览.上海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孙利君.李捷.现代动话设计.2001. 动漫时代.38期。2005. PINKO东京卡通百宝书.海文艺出版社./questionhtml /questionhtml

文档评论(0)

ltc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