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农业技术总论,中国传统农业,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网,中国农业技术员信息网,中国农业技术网,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中国农业网种植技术,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中国传统康复技术
中国传统农业技术总论
??? 中国传统农学将农业简单地定义为种庄稼。“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吕氏春秋·审时》)。也就是说,从事农业生产离不开稼、人、地、天四个因素。中国传统农学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这四个方面。
一稼,即农业生物
二人,即农业生产者
三地,即土地和土壤
四天,即农业气候,也指农业生物的各种特性
一 稼
??? 稼,即作物。中国是世界少数的几个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们已先后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河北武安磁山、湖南醴县彭头山、湖南道县玉蟾寺、江西万年仙人洞、河南舞阳等地发现了众多的农业文化遗址,其中有的年代已接近万年以前。从出土遗物来看,当时北方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稷、黍、菽、麦、麻等,南方主要种植的是水稻。中国分别是粟、菽、稻、桑、茶等许多作物的起源地之一。作为世界的作物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对于世界农业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朝鲜和日本,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的栽培稻种即来自中国。又如今天世界上许多种语言中都还保留了大豆“菽”和“茶”的读音,这又表明中国是大豆和茶的故乡。
【一】五谷
中国有着丰富的农作物资源。传说神农播“百谷”,说明当时的作物种类有数以百种之多。但后来又出现了“五谷”、“六谷”和“九谷”的说法。其中“五谷”说最为流行,“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解释却有不同,一说是黍、稷、(大、小)麦、菽(大、小豆)、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这二种说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稻麻的有无,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当时的作物并不止于五种,“六谷”、“九谷”说的存在就是一个明证,同时也可能与解释者的经验有关。“五谷”说之所以盛行,显然是受到五行思想的影响所致。因此,笼统地说来,五谷指的就是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
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虽然相沿了两千多年,但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却因时而异。五谷中的粟、黍等作物,由于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长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况下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战国时期,菽所具有的“保岁易为”特征被人发现,菽也与粟一道成了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粮食。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宿麦(冬麦)能利用晚秋和早春的生长季节进行种植,并能起到解决青黄不接的作用,加上这时发明了石圆磨,麦子的食用从粒食发展到面食,适口性大大提高,使麦子受到了人们普遍的重视,从而发展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并与粟相提并论。儒家经典《春秋》一书中,它谷不书,至于禾麦不成则书之。可见,圣人在五谷之中最重视麦与禾。西汉时期的农学家赵过和氾胜之等都曾致力于在关中地区推广小麦种植。汉代关中人口的增加与麦作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直到唐宋以前,北方的人口都多于南方的人口。
但唐宋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于东南地区,这正是秦汉以来被称为“地广人稀”的楚越之地。宋代南方人口已超过北方,有人估计是6:4;此后至今一直是南方人口密度远大于北方。南方人口的增加是与水稻生产分不开的。水稻很适合于雨量充沛的南方地区种植,但最初并不起眼,甚至被排除在五谷之外。然而却后来居上。唐宋以后,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据明代宋应星的估计,当时在粮食供应中,水稻十分之七,居绝对优势,大、小麦、黍、稷等粮作物,合在一起,只占十分之三的比重,已退居次要地位,大豆和大麻已退出粮食作物的范畴,只作为蔬菜来利用了。但是在一些作物退出粮食作物的行列时,一些作物又加入到了粮食作物的行列,明代末年,玉米、甘薯、马铃薯相继传入中国,并成为现代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桑、麻、棉花
宋代以后,中国人口的增长,不仅仅是因为水稻生产的发展和玉米、甘薯的引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棉花种植和普及。
宋元以前,中国人的衣着原料主要来自蚕丝、麻、葛之类。中国是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相传蚕桑的发明人是黄帝的后妃——嫘祖。考古表明早在距今五千多年前,中国就已开始了对于蚕丝的利用。以后,蚕桑业又继续得到发展,并生产出丰富多彩的丝织品,如锦、纱、罗、绫、缎、绸、绒、缂丝等,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联系中西方的交通要道便以之命名而称为“丝绸之路”,中国也因此有“丝国”之称。
丝绸虽然重要,但真正能够享用丝绸的只是占人口极少数的贵族,普通百姓所穿不过是麻、葛布而已,所以称老百姓为“布衣”,不过历史上的所谓“布衣”,并不是普通老百姓,而常常是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麻主要指大麻和苎麻。大麻兼有衣食之功,为衣者为雄麻,为食者为雌麻,中国古代对植物的雌雄性早就有认识,称雄麻为“枲”,雌大麻为“苴”;苎麻原产南方,商周时代即已进入北方,然而北方苎麻栽培时断时续。其在南方则相沿不断,即便是棉花成为大众衣着原料之后,它仍是南方人夏装面料的主要来源。
桑麻虽然有功,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原有的衣着原料已不衍使用,这时早已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2023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5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pdf VIP
- 《建筑电气照明》课件资料.ppt VIP
- 某公司年度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doc VIP
- 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单词默写&英汉互译专项A4纸直接打印.docx VIP
- 口腔门诊咨询师工作内容及考核.docx VIP
-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VIP
- 中国行业标准 GA 1812.2-2024银行系统反恐怖防范要求 第2部分:数据中心.pdf
- 15J401 钢梯国家标准图集.pdf VIP
- GB 50348-201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docx
- 华为项目管理基本法-43210法则.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