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8章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引起骨质疏松的药物,骨质疏松的药物,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药物,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指征,抗骨质疏松药物
第38章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Chapter 38 Drug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Key concepts:
Osteoporosis is a disease of bone theat commonly occurs in elderly patients,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egeneration of bone superstructure, a decrease of bone strength, an increase of bone fragility and thus an increased risk of fracture. Drugs availabl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are catalogued into three types in terms of their actions on affecting calcification and bone turnover. The first group is antiresorptive agents that mainly decrease the rate of bone loss through inhibiting the activity of osteoclasts. This group includes bisphosphonates, calcitonin, estrogen and iprioavone. The second group consists of agents that mainly promote bone formation by stimulating the activity of os-
teoblasts. These drugs include fluoride, parathyroid hormone and androgens. The third group consists of agents that improve bone mineralization or slow bone resorption or stimulate new bone formation, and includes calcium and vitamin D and its metabolites.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被认为是世界上发病率、死亡率最高及保健费用消耗最大的世纪性疾病。目前,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在未来的60年内世界范围内的髋骨骨折人数将达到600万人,而髋骨骨折的患者在1年内将有12%-40%死于各种合并症,存活者中也有50%的人行动不便。
据统计,我国目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2亿,而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这些人群中约占90%,因此,防治骨质疏松是抗衰老,延长寿命,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的一个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骨质疏松的概念是Pommer在1885年提出的。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给骨质疏松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超微结构退变为特征,骨强度降低,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目前把骨质疏松症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现又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两个型:I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国外把7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也列为Ⅱ型骨质疏松症。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遗传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在儿童期骨发育停止前,骨组织经历了生长及塑建(modeling).过程,而在成年期骨组织还不断地进行着骨的重建(remodeling)。儿童生长期的骨塑建特征是,骨表面在组织间隙单方向运动,引起骨几何形状、大小及所含骨量的改变,达到一定的外部形态及内外直径,直到骨成熟为止。在骨塑建阶段,骨量是不断增加的,这阶段在人类大约到18~20岁。但成年期的骨重建与骨塑建不同,骨重建仅仅是骨的转换,不能改变骨构筑、大小及骨量。骨重建的过程是一个有序的活动,最先是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