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发展对策.pdfVIP

周至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发展对策.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周至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发展对策 杜广民 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省周至县710400 摘要 本文在论述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管理现状论述的基础上 提出了 以保护为前提 以科技为先导 以合理利用为手段 依靠资源优势 发展经济 增强 自身活力 使保护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的 总体发展战略 同时 提出了解决保护与发展这 一矛盾的具体对策 1 合理进行自然保护区区划 制定科学的经营管理措施 2 依靠科学技 术 帮助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改变山区群众靠山吃山的习惯 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的保护 3 开展多种经营 增强保护区自身活力 4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生态旅游 5 内 引外联 增加资金投入 6 建立保护区监测系统和信息数据库 迅速准确的掌握保护区资源 变化情况 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为及时调整保护管理措施 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 关键词 周至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现状 发展对策 当前 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已成为制约自然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正确处理这 一矛盾 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议题 李文军等 1990薛达元等 1991周至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是秦岭中部目前森林生态系统和天然植被保存较为完好的地区之一 具有较好的 原生性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是我国丰富的 生物资源宝库 同时 该区又是黑河的 发源地 是周至县工农业用水及补给西安城市用水的重要源泉 因此 保护该区的生物多样性 探索其保护及持续利用对策 建立合理的保护与持续利用模式 使保护管理工作步人良性循环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自然环境概况 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南部秦岭山区 南以秦岭主脊为界 并与佛坪大熊猫保护区为邻 o o o o 西至兴隆岭一线 和大白山保护区相接壤 地理坐标为 10733’-10802’E,3333’-3356’N 东西 长65km南北宽 15km总面积52931ha区内最低海拔800m最高海拔3200m地形复杂 山 势巍峨 峰岭林立 河深谷狭 由于受地形和海拔的影响 区内四季不明显 呈现夏短而凉 冬长且寒 低温多雨 光照不足 垂直变化显著等特点 年平均气温6 4 极端高温297 极端低温-19 无霜期 150d年降雨量 1000mm该区的土壤垂直分布明显 从高海拔到 低海拔依次分布有高山草甸土 暗棕壤 棕壤和褐土等土类 2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概况 保护区所处的秦岭是我国北方东西走向的主要山脉 是我国西部高原向东部平原的过渡地 带 同时也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天然分界线 特殊的地理位置 复杂多样的生境 为多种生物 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使该区的生物种群呈现南北过渡 东西承接 区系复杂 种 类繁多 多区系成分并存等特点 是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2 1复杂多样的生物种类 保护区境内植被保存完好 生物种群复杂多样 垂直分布明显 随着海拔的升高 区内的 植被类型分别为以栓皮栎 Quercusvariabilis麻栎 Q.acutissima锐齿槲栎 Q.aliena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var.acuteserreta为主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以华山松 Pinus armandii铁杉 Tsuga chinensis红桦 Betulaalbo-sinensis等为主的中山针阔混交林带 以大白红杉 Larix chinensis和冷杉 Abies fargesii为主的亚高山针叶林带和以束枝杜鹃 柳 Salixspp 高山绣线菊 Spiraeaalpina蒿草属 Kobresia苔草属 Carex景天属 Sedum等 植物为主的高山灌丛草甸带 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达905 林下草灌丛生 植被茂密 资 源非常丰富 2 2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保护区内的植物以华北和华中植物成分为主 资恒丰富 种类繁多 据初步调查 区内有 高等植物619种 分属 119科36属 其中 有国家保护的植物杜仲 金钱槭 Dipteronia sinensis水曲柳 Fraxinusmadshurica青檀 tatarinowii羽叶丁香 Syringa pinnatifolia) 黄棠 Phellodendronamrr

文档评论(0)

qsp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