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憎恨》word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选修《憎恨》word教案,人教版化学选修四教案,人教版化学选修一教案,人教版化学选修1教案,人教b版选修21教案,人教版化学选修2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案,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

《憎恨》导学案 主备人:朱学华 2012-4-11 【学习目标】 1、领会该诗意象的选择上的特色 2、理解将平凡的语言组织成诗的语言,造成一种情绪和意味 【学习重点】该诗意象的选择上的特色 【学习难点】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知识链接】 绿原,1922年生,原名刘仁甫,湖北黄陂人。父母早丧,1938年流亡重庆求学。1941年开始发表诗作。同年进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系学习,编《诗垦地》。在胡风主编的《希望》上发表诗歌,成为著名的“七月派”诗人。“七月诗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很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的文艺期刊《七月》而得名。 1942年绿原出版第一本诗集《童话》。1944年逃离重庆,先后在川北、武汉等地教英语。1948年间在上海出版诗集《又一个起点》《集合》。后任《长江日报》社文艺组组长。1953年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任组长。1954年出版诗集《从一九四九算起》。1955年因胡风案受牵连,被禁七年,期间自修德语。1962年恢复工作,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德语文学编译。1969年下放湖北咸宁干校。1974年调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编译组。1977年调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德文翻译。1980年正式平反。1983年至1985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主持外国文学作品编辑出版工作。他在遭受命运打击以后仍然顽强地坚持诗歌创作,历史风云和德国论著的研读迫使他冷静思考,也使他后期的诗作带上了强烈的思辨色彩,凝练而深沉。译有《浮士德》、《里尔克诗选》等。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品味感受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个人展示读,读出真情。 小组展示读,读出特色。 二、整体感知:这首诗和“七月诗派”的多数作品一样,也是发愤之作,但它含有内省的色彩,掩卷深思,感到它在发愤中又不乏凝重而有一层歌德式的庄严和静穆。绚丽的梦境与寒冷的色调并存,新鲜活泼的意象与时代的忧郁同在,成为绿原此诗的一个显著特点。这首诗展露了诗人与众不同的音色,呈现出诗人独有的语言特点。 第二课时 【问题探究】 1、诗歌第1节的三个“不问”句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隐含意义?有什么作用? 2、这日子没有诗的原因是什么? 3、第三节暗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第四节中“谷粒”“蝗虫”这两个意象象征什么?连用四个“愈”字,揭示了什么道理? 5、诗的末句“不是要写诗,要写一部革命史啊”有何含义? 6、本诗是如何表现“憎恨”这一主题的?诗人憎恨什么? 【语言品味】 1、善于区分语言的情绪、色彩、分量 诗人对语言有着精细的鉴别力,能将平凡的语言组织成诗的语言,造成一种情绪和意味。如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忆,诗人将“群花”“红雀”“繁星”“月光”“野火”“风”融合在一起,使读者顿生愉悦欢快之感;当面对现实的残酷与严峻时,诗人不是急于喊出自己的绝望无助,而是通过美好事物惨遭蹂躏这一现象给人视觉与感觉上的冲击,如“诗人的竖琴/被谁敲碎在桥边,/五线谱被谁揉成草发了”;到了该表达愤怒的时候,诗人化用“蝗虫”“十字架”“血”等意象,从形、声、色上表达憎恨的强度与力度。 2、副词的肯定否定形式的交叉使用加强语势 副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在《憎恨》中交叉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不问”“没有”“不是”“是”“愈不”“愈”“要”等造成一正一反,层层递进的表达效果。诗人的情感也在多层次多侧面的展开过程中得到升华和强化。 【写作训练】 日本,还是我的邻居,可恶的邻居,犯下滔天罪行却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拒不认错,更没有赔偿我们的损失。良知何在?料你也没有良知。杀我父辈,仇恨怎能忘记?你还是我的邻居,我无法回避。但是,仇恨始终在我心中 精品资料,你值得拥有!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