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传统 师法古人——读杨克炎《历代书法咏论》.pdfVIP

遵循传统 师法古人——读杨克炎《历代书法咏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遵循传统 师法古人——读杨克炎《历代书法咏论》.pdf

遵循传统 师法古人 — — 读杨克炎 《历代书法咏论》I 杨 克炎先生的 《历代书法咏论》于2013年9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此书收录了从唐代到当代二百多位 诗人的三百多首论书诗 ,可谓洋洋大观 。克炎先生本人就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这样的身份使他对书法和 诗词的内在联系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和审视 。 我在翻阅这本书时,发现书中的简析和注解不同于一般类书q-对于词句和文意的讲解。而是在说明词句本 身含义的同时,还介绍了诗的特点,创作背景,赏析的角度及思想的远源。清新、独到、深刻、隽永。如 嚼诛果,令人 回味无穷 在我国,注解古书的工作始于汉代,如毛亨、郑玄等,都是著名的注解家。到了唐代,又出现了孔颖达。 当然,汉注和唐注是有 区别的,毛亨和郑玄对 《诗经》所作注解被称为 “毛传 、郑笺”,而孔颖达所作注 解则被称为 “正义”.也称 “疏”。之所 以有这样的区分 ,是 因为侧重点有所不 同, “传”指阐明经义 , “笺”有补充订正的意思,而 “疏”则有阐释发挥的含义。 一 般来说 ,注解常采用释词、串解 (或称 串讲)、释词并 串解、通释全章大意这几种方法。可以说 ,注解 在我 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并 已形成体系。 对于注解的重要性.清代阮元有云: “窃谓士人读书,当从经学始,经学当从注疏始。空疏之士,高明之 徒 .读注疏不终卷而思卧者 、是不能潜心研索,终身不知有圣贤诸儒经传之学矣。至于注疏诸义,亦有是 有非;我朝经学最盛,诸儒论之甚详,是又在好学深思实事求是之士,由注疏而推求寻览之也。” 阮元在这段话 中提出应依靠注解读古书,但又不能完全迷信。古书传到现在 ,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会产生 错误 ,有的注解将错就错 ,以讹传讹 ,造成文错注也错 的现象。后来出现 的集注,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而采取 的一种 办法。 克炎先生潜心文献研究多年,编辑出版了大量文献著作,可以说,对古人 ,对传统的注解方法颇为熟稔, 且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在 《历代书法咏论》中所称引的注解材料十分广泛 ,并不局 限于书法一类。不仅如 此 ,还注明出处,以示其远源。更系以本事 ,使人加深印象。这正是 以章太炎、黄侃为代表 的章黄学派所 推崇的方法 如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有云: “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作者在注解中引宋 潘《子真诗 话》: “《北岳碑》,后汉光和二年立。苦县老子庙亦汉碑 ,其字刻极劲 。杜诗所谓苦县光和 尚骨立,书贵 瘦硬方通神。苦县 、光和谓此碑也 。”再如作者为苏轼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所写的简析有云 : “时代不 同,评价书法的标准也不同;诗人的爱好各异 ,崇尚也必然因人而异。”并引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 “宋人之师颜真卿 如 同初唐人之师王羲之。”这就不仅仅是简析 了,而是表达 了作者本人对书法的源流 , 师承、风格 、历代 书家好恶的一种认识 。叉如徐 渭 《观公孙大娘舞剑器》,作者在简析 中引杜甫 《观公孙 大娘舞剑器行》诗序 :昔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尝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 “西河剑器”, 自此草书长进 。 豪荡感激 ,即公孙可知矣。注解 中引 《新唐书一张旭传》:张旭初仕为常熟尉 ,有老人陈牒求判 ,宿昔叉 ■ 来 旭怒其烦,责之 ..老人 日 “观公笔奇妙 ,欲 以藏家尔。”借 以说 明张旭学草书受到公孙大娘舞剑器的 启发 ,草书有所长进 ,并得到社会认可。从 以上几例不难看 出克炎先生扎实的文史功底 ,深厚的学识修 养。 克炎先生先后问学于苏渊雷、游寿、唐云、周齐、刘忠等几位先生,每一位先生的治学态度和方法都对他 有着深深的触动。尤其是苏渊雷先生 ,其为学主张 :论世知人 ,具体分析 ;连类并举 ,比较研究;触类旁 通 ,广泛联系;博闻强记 ,积累知识;探赜索隐,摸索规律。在此书中,几乎处处可以见到苏先生对克炎 先生 的影响。 当年,克炎先生初遇苏先生时,还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学徒工,而苏先生时 “余获时谴,远适粟末”,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历史成就了一段具有传奇色彩的师生缘,昔 日的小学文化学徒工如今成为了一位卓 有成就的诗人、书法家,教育家和学者 ,业 已是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苏先生当可会心一笑矣。

文档评论(0)

只做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