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下册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语文版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1.相关基础知识
(1)导入及作者简介:
“《岳阳楼记》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文辞优美,结构严谨,而且立意积极,书写了作者伟大的抱负。其中有一句话已经成为不朽的名言。每当人们谈生活理想,谈伟大志向时常常加以引用。
哪位同学能准确地说出这句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请同学们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天下的人还没忧,自己先忧,天下的人已经乐了,自己才乐。一个封建士大夫怎么会具有这样的抱负?又为什么要在这篇散文中表明这样的抱负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年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幼年时家境贫寒,刻苦求学。生活的穷困时他可能了解和同情人民的疾苦。二十七岁中进士。入朝做官以后,一再上书朝廷,议论国事,主张革除积弊,改良政治。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他做了参加政事(副宰相)后,提出了“明黜”、“择长官”、“均公田”、“修武备”、“减徭役”等十条改革当时政治弊病的意见。受到守旧派的排挤,被罢去参知政事之职,以后出任地方官。
范仲淹很重视边防事物,他监守西部边疆抵御西夏的业绩当时广为流传。他能诗、能词、能文。死后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记》是他贬到邓州后应好友滕子京的邀请而写的。滕与范仲淹是同年进士,曾在防御西夏方面做过贡献,后被人诬陷,一贬再贬,与庆历四年春谪守巴陵。文章就是从“谪”字下笔的。
(2)朗读全文,熟悉生字难词
谪zhé:封建社会官吏降职或远调。
衔:用嘴含着,指包含。
霪yín雨霏霏fi:阴雨连绵。
怒号háo:吼叫。
冥冥míng:昏暗。
谗chán:诽谤。
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
碧:平而圆的玉。
嗟jiē夫:叹词。
噫yī:叹词。
2.内容理解
(一)朗读第一段,思考讨论、交流:
(1)岳阳楼在什么地方?
(2)滕子京怎么会重修岳阳楼呢?哪一年修的?重修有何特点?
(3)“属”什么意思?这一段讲述了什么内容?哪个词对全文起重要的作用?
(4)背诵第一段。
(二)朗读第二段,思考讨论、交流
(1)巴陵是怎样的“胜状”?用了哪些语言描绘出洞庭湖的气势与景象?“夫”在此作什么解释?
(2)“胜状”“大观”两词怎样解释?
(3)“前人之述备矣”一句作何解释,起何作用?
(4)用哪个连词转的?洞庭湖是怎样的交通要道?怎样由景而人,由人而情的?
要点点拨: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二十二个字,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使洞庭湖的雄伟气势与万千景象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衔”与“吞”字形 象地写出湖与山与江的关系,湖衔着远处的山,吞纳长江的水,湖面广阔,无边无际,水势盛大,浩浩荡荡。“朝”与“晖”写朝夕的变化,景色毕具。而这洞庭湖胜景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居高临下,极目远眺,尽收眼底,真是美不胜收。
(三)学习第三段
(1)同学读、译第三段,译后落实下列字词:
若夫:近似“像那”。
排空:冲向天空。
旅:分析字形。商旅:商人旅客。
樯qiáng倾楫jí摧:樯,桅杆;楫,桨。
去国:离开国都。
景明:阳光明媚。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长烟一空:烟雾散尽。一,全。
皓月:皎洁的月亮。
宠辱谐xié`忘:荣耀、屈辱一起忘记。
(2)作者描绘了两幅怎样的画卷?怎样描绘的?情与景的关系如何?这一部分究竟写“同”还是写“异”?为什么?
先绘一幅阴雨天气的凄凉图景,抓住霪雨、阴风、浊浪绘恐怖,抓住天地暗淡绘阴森,抓住交通阻绝绘悲凉,抓住虎啸猿啼绘凄厉。作者描绘时使听觉、视觉、声响、色彩交互为用、把“满目萧然”景象写得淋漓尽致。
再描绘了一幅风和日暖的欢乐画卷,与前一幅构成了鲜明的对照。阳光明媚,水天一色,飞的、潜的,动物、植物,生机勃发,香色兼备,皓月渔歌,情趣盎然。
由于“物”异,故“览物之情”迥然不同,一悲一喜,情随景移。
作者绘景时灵活地运用了四字句,对偶句,韵律和谐,平仄相间,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3)反复朗读第三段,注意字音、气势与感情。
这一段形似写“异”,实则写“同”。阴与晴是景“异”,悲与喜是情“异”,然而悲也好,喜也好,未摆脱个人宠辱得失的羁绊。这一点是相同的。
那么,作者是否赞同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呢?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呢?师生欣赏文章最后一部分。
(4)齐读最后一段,要求句读分明。
作者对上述情随景移的人持什么态度呢?怎么加以否定的呢?“嗟乎”起何作用?
“嗟乎”一叹表明了惋惜、否定以及要发表议论的心情。然后用委婉的笔法的笔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特别营救》教案 鄂教版.doc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懒惰的智慧》同步练习 鄂教版.doc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五柳先生传》课件 鲁教版.ppt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特别营救》同步练习 鄂教版.doc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马说》教案 鲁教版.doc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五柳先生传》教案 鲁教版.doc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古代神话三则》同步练习 鄂教版.doc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马说》课件 鲁教版.ppt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古代神话三则》教案 鄂教版.doc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 鲁教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