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课后作业—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含解析.docVIP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课后作业—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一、选择题 1.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 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 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 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 解析: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故选A项。 答案:A 2.胡锦涛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里所说的“新的历史时期”,主要特点是(  ) A.放弃使用武力 B.“一国两制”构想得到了两岸的普遍认可 C.采取和平方式统一的方针 D.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 解析:《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答案:C                   3.“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符合(  ) ①社会主义原则 ②祖国统一原则 ③实事求是原则 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原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社会主义原则只适合内地不适合香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方针,不属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原则。 答案:C 4.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中说道: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深圳中英街流传着一个谜语:1997年之后是什么?历史发展揭示出的谜底是(  )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九二共识” D.澳门回归 答案:B 5.1982年7月,蒋经国在悼念父亲蒋介石的文章中,写到“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不久,《人民日报》刊发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廖承志给蒋经国的公开信,在信中廖承志借用鲁迅的名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表达了再叙兄弟情谊的愿望。这反映出(  ) ①中国共产党希望与国民党再次合作 ②实现两岸统一是人心所向 ③台湾人民反对“台独” ④海峡两岸交流的障碍已经消除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③从题干材料中反映不出来;虽然国共双方都表示友好和谅解,但是国内外的一些不利因素依然存在,所以④不正确。 答案:B 6.海协会会长陈云林首次访问台湾时,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设午宴欢迎陈云林一行。宋楚瑜说:“两岸合则两利,两利则合。”这说明,台湾的有识之士认为(  ) ①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两岸关系和谐有利于整个中国的繁荣 ③祖国统一的方式只有实行“一国两制”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解析:题干材料中只是强调和平统一,反映不出“一国两制”是“统一的唯一方式”这一信息,故选B项。 答案:B 7.据统计,1992~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合计投资项目约20 125个,投资额约110.34亿美元,年平均项目3 354个,金额18.39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停火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达成 C.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D.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之间经贸往来的现象,A、C、D三项都是原因,但这些都是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前提的,故B项是主要原因。 答案:B 8.2008年12月15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它表明(  ) A.海峡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和平发展时期 B.海峡两岸统一市场形成 C.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制”方针 D.祖国统一障碍被彻底扫除 解析: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的实现,只能说明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和平发展时期,其余三项无法体现。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51年前的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 ——《论两岸关系新发展》 材料二 习近平在会见台湾代表人士访问团时发表的重要谈话深刻阐释了“两岸一家亲”的道理,呼吁两岸同胞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两岸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马年开春,两岸关系即呈现令人可喜的进取势头,为今年两岸交流与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和营造了友善氛围。 ——香港《大公报》2014年2月28日评论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归纳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说明了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搬运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