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海德格尔).ppt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8月27日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09.26-1976.05.2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海德格尔在1933年5月1日加入纳粹党。1934年4月他辞去校长一职。虽然直至战争结束,他仍然保留纳粹党党员身分。在担任校长的期间,弗莱堡大学禁止海德格尔以前的犹太裔教师胡塞尔进入大学图书馆,引发了纳粹种族清洗法例。    在1941年重印时候,海德格尔删除了胡塞尔在《存在与时间》上的贡献,并声称他这样做是受到出版商马斯·尼米尔(Max Niemeyer)的压力。 新儒家的牟宗三 把中国哲学康德化 , 建立了“ 圆教 ” 。现在学者把中国哲学海德格尔化,用“ Dasein ( 缘在 ) ”与“ Ereignis ( 本成 ) ” 阐释中国思想。例如;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和赖贤宗《道家禅宗与海德格的交涉》。 一、存在的根本 二、存在的结构 三、存在的命运 四、存在的界限 一、存在的根本   1、海德格尔哲学的起点:此在 胡塞尔:回到事物本身,意识如何切中对象? 海氏:回到存在本身,存在的根本是什么? 传统哲学的错误:把在等同于在者to be=being 海氏的任务:寻找有根的本体论。 受现象学启发: 询问者本身 询问的对象 我是 是什么 我思 思什么 在 在者 现象学 传统哲学 2、此在的特点: “岩石在,但它们并在存在。树木在,但它们并不存在;马匹在,但它们并不存在;天使在,但他们并不存在。上帝在,但他并不存在。”“存在着的物就是人。唯有人存在着。”“人是在的看护者。” 因此,存在的根本是“此在”,即人的存在。 特点一:此在不是一种现实的存在,而是一种可能的存在。空,有,生。 特点二:此在不是外在的存在,恰恰就是我的存在。其就是存在的根本。 二、存在的结构 1、在世——在世界之中存在Being-in-the-world ——在世即依寓 这种“在之中”并不意味着一个现成的东西以空间的方式“一个在一个之中”,就像水在杯子之中,衣服在柜子之中一样。 也不是一个叫“此在”的存在者同另一个叫“世界”的存在者“并肩比列”,就像桌子依着门,凳子挨着墙那样。 它仅仅意味着对熟悉之所的“依寓”。并不是一种客居他乡的异在,而毋宁说就是一种亲切的“在家状态”。 ——依寓即烦忙 依寓方式:利用,放弃,浪费,谈论,考察,规定等。概括为“烦忙”。其为“操作着,使用着的烦忙。” 人与世界的关系从看转向用: 世界不是“自在之物”,而是“在手的家伙”。森林是林场,山是采石场,河流是水力,风是扬帆之风。自然已经成为“为我的自然”。 看锤子与使用锤子,哪种方式更能把握锤子? 2、共在——与他人共在Being-with ——他人也在世。共在是先验规定,命中注定。在世必然导致共在。我在这个世界中,他人也在这个世界中。我的此在,必然打上他人的烙印。 ——共在即我们。在世,意味着把世界作为我所用的话,那么,共在并不意味着把他人作为我所用的东西,而是意味着把其当作与我同类的“人”。他人是和我一样的此在,这种共于是就成为一种“共同存在”即“我们”。 ——共在:导致常人专政。“常人怎样享乐,我们就怎样享乐;常人对文学艺术怎样阅读怎样判断,我们就怎样阅读怎样判断;竟至常人怎样从大众中抽身,我们也就怎样抽身;常人对什么东西愤怒,我们就对什么东西愤怒。” 这个常人就是失去个性的、平均化、普通化的人。这个常人主宰着世界,一切都是常人,连死也让位于常人。 3、烦:与他人共在方式 ——此在之于世界的在世方式是烦忙,此在之于他人的共在方式是烦神。二者都是烦。烦已经成为此在与在世、共在的交汇点。 ——烦是我的烦:是积极的烦。是烦造就了人,人一出生,就永远要烦。“俱生我执”。 ——烦即不圆满:表明此在总是有种东西悬欠着,处于尚未的进行状态,所以此在就是一处可能的存在,是一种能在。唯其不圆满,才使人不断地贪新务奇而具有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精神,才使人生真正成为“人生”。 三、存在的界限 ——存在的界限即死亡:向死而在。 人的此在是尚未的存在,最终有一终结即死亡。表明人的生命的完成。“有漏” ——对死的体验是一种终极性的体验,即“畏”。 人只有体验到死亡时,才真正认识到此在的性质。 ——死亡的三个特点: 其一,绝对的:不可抗拒、不可挽回的力量。“死亡提示了自己是最固有的无条件不可越过的可能性。”“死亡是一种不可能的可能性”,“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其二,个体的:死是把此在作为个别东西来要求此在。属于个人所有,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死亡是最自在的”。 是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传统强调大我。海认为:死,证明了小我不能还原为大我。社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