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 复习必看《故都的秋》说课稿3
《故都的秋》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法学法、预期效果六个方面来介绍我对这篇散文的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教材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教师要熟练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能迁移运用,举一反三,学会学习。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故都的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通过鉴赏品味语言,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散文中的“自我”。
作者郁达夫在对故都秋景的细腻描摹中流露出了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本文浓重的“主观色彩”,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同时本文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这一特点表现得最充分的文章之一,也是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景抒情方法的典型篇章。学习本文对后面散文的教学有着领启和示范的作用。
(二)课文内容
我对课文内容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概括:
1、一条线索贯穿文章始终(清、静、悲凉)
文章不论是描绘北平秋色,还是赞美自然风物,抑或是表达对故都的向往眷恋,始终都贯穿着一条感情线索,那就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不但是北国之秋突出的特色,而且也是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深切感受,也是全文的感情基调,抓住了这条线索,也就找到了解读文章的钥匙。
2、两组比较彰显独特感受(中国与外国诗文之秋;北国与江南之秋)
“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可见,对于秋的喟叹,世之皆然,人所共感。通过这一比较,把秋天的意味写得更加幽远,深沉。再一组是把江南之秋与北国之秋进行比较,表现了作者对古都之秋的独特感受。
3、三个层次表现结构特点(总分总-千里寻秋-故都尝秋-深情赞秋)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篇总起,写作者对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而后分写,描绘故都秋景,赞美北国之秋;最后总括,写北国之秋色浓味永,抒发对北国之秋的无比热爱。这种结构不但与作家千里寻秋-故都尝秋的行文思路极其吻合,便于作家思想表达,而且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家情感。
4、四种感官细品故都秋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郁达夫品秋即看,又尝而且赏玩,不但诉诸视觉,而且诉诸听觉触觉和嗅觉,把秋品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5、五幅图画凸现秋之神韵(蓝朵图-庭院读秋、落蕊图-清晨踏秋、秋蝉图-残声啼秋、秋雨图-闲人叹秋、秋枣图-柿枣映秋)
五幅图画形散神聚情景交融,是文章的精华所在。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辑意图和教材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抒情散文的选材特点,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及创作风格。
2、能力目标:理解作者“主观色彩”的情与“客观色彩”的景的自然融合,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体味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美感思维。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于这一篇现代散文史上的名作,作为讲读课,可供挖掘得东西太多,限于课时,不可能面面俱到,为了有效完成目标,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
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体会散文的“形”与“神”的有机结合。
又因为本文写作时代与我们有一定的距离,本文所表露出的情绪思想及心理背景,与现代学生有相当的隔膜,作者的语言又意蕴深远,文辞优美,因此我把教学难点定位在:
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每当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的原来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理科的学生,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不算好,但他们对散文这种体裁并不陌生,高一时已经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散文 ,同时单就赏秋的诗文也读过不少,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行过初步的散文鉴赏。学生一般都能说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学生主要还是停留在零散的层面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联系已往学过的赏秋诗文,深入地感受中国文人的“赏秋文化”,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把握鉴赏散文的一般规律。
教学设计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我做了如下安排:
1、师生畅谈,激发兴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英语阅读素材 A TALE OF TWO CITIES-1-4.pdf
- 高考英语阅读素材 A TALE OF TWO CITIES-1-5.pdf
- 高考英语阅读素材 A TALE OF TWO CITIES-2-10.pdf
- 高考英语阅读素材 A TALE OF TWO CITIES-2-14.pdf
- 高考英语阅读素材 A TALE OF TWO CITIES-1-6.pdf
- 高考英语阅读素材 A TALE OF TWO CITIES_2_23(PDF).pdf
- 高考英语阅读素材 A TALE OF TWO CITIES_2_19(PDF).pdf
- 高考英语阅读素材 A TALE OF TWO CITIES-2-15.pdf
- 高考英语阅读素材 A TALE OF TWO CITIES-2-16.pdf
- 高考英语阅读素材 A TALE OF TWO CITIES_2_24(PDF).pdf
最近下载
- 食堂用餐协议书范本(2025版).docx VIP
- 中建八局《质量标准化系列做法(主体结构工程)》2022年.pptx VIP
- TD_T 1021-2009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pdf VIP
- 粤人版英语五年级下册Review1 Reading and writing 课件.pptx VIP
- 离散数学崔艳荣习题答案.docx VIP
- 人教版八年级体育与健康:学会与他人交往 (2).pptx VIP
- 《水力发电》课件.pptx VIP
- 企业工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docx VIP
- GB50974-201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pdf VIP
- 新风系统入门培训资料.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