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第一二单元测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史第一二单元测试

中国古代史第一二单元测试(2012.8.20) 1、柳宗元《封建论》中有“陵夷迄于幽、厉,(周)王室东徙,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东周时期我国封建制逐渐形成???????????? B.周朝推行的分封制走向崩溃 C.东周的统治越来越腐败?????????????????? D.诸侯争霸导致天下大乱 2、《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3、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4、《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5、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A、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B、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 ? C、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 ?? D、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6、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7、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8、《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设立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据班固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秦亡后,县令、长在汉初继续留任??? ?B.秦朝每县掌治 100 个亭 C.汉朝县扩大辖区,掌治 100 个乡??? ??D.汉代县制大体沿用秦朝制度 10、下图分别是欧洲人笔下的《匈奴骑兵图》、出土文物匈奴骑兵俑、匈奴骑兵铜像,它们共同佐证了《史记》中有关匈奴的相关记载 A.“逐水草迁徙” B.“能弯弓,善骑射” C.“胡笳本自出胡中” D.“毋城郭”、“毋文书” 11、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12、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中亚、西亚和欧洲进行文明交往的主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 自博望侯(张骞)开外国道以尊贵,其后从吏卒皆争上书言外国奇怪利害,求使(争着做使者)。天子(汉武帝)为(因为)其绝远,非人所乐往,听其,予节(使节的节杖)……以广(扩大)其道(道路)。(并且设置亭站)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而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 ——《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二?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汉代绢地刺绣??? 材料三? 西域传入中原的几种植物 材料四? 汉代外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