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魏碑书体的学习与实践.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魏碑书体的学习与实践,魏碑属于哪种书体之一,魏碑学习全攻略,如何学习魏碑,怎样学习魏碑楷书2,学习魏碑的好处,学习魏碑,魏碑字体下载,方正魏碑简体,魏碑字体

试论魏碑书体的学习与实践   魏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的演变过程中,现有的碑版等拓片,几经拓磨风化 等原因的缺失,损坏严重,已失去了它本来面貌。还原魏碑书体的本身面貌和 溯源书体的历史背景,是学习书法创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习字、创作前 读帖是环节之二,做到碑帖互为滋养,则是环节之三也。我结合自己学习书法 的历程,谈一点关于魏碑及《张黑女墓志铭》习、临和创作等方面的感受与探 索。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 (公元420—588 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大体可分 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北魏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 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对当时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的 书法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张黑女墓志铭》又名《张 玄墓志》。原石不复存在,清道光年间何绍基于山东发现此碑裱本而闻世。因 海内孤本,故极为珍贵,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张黑女墓志铭》书于北魏晋泰 元年 (五三一公元 531 年),是北魏晚期精美之作。此碑运笔中侧互用,逆笔中 锋方笔兼备,时有藏露,刚柔相济,圆润多趣。其结体呈横势而宽绰,含有一 定隶意。秀雅端庄而又气局博宏,字体精美,妙趣横生,称得上是北碑佳品上 作。清代大家何绍基评此贴曰:“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 遒厚精古,未有于比肩 《黑女》者”。包世臣评曰:“此帖骏利如 《隽修罗》, 圆折如 《朱君山》,疎朗如 《张猛 》,静密如 《敬显隽》。崇恩评此书赞曰: “秀逸不凡,萧散多致,古香古色,令人意消,在元魏墓石中洎是铭心绝品。 学者由两京古刻以求楷则,固不可无此津梁也”。康有为亦是大加赞叹: “《张黑女碑》雄强无匹,然颇带质拙,出于汉 《子斿残石》,《马鸣寺》略 近之,亦是卫派。唐人寡学之曰:惟东坡独肖其体态,真其苗裔也。诸先贤大 师皆赞此贴,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记得我到中国美院书法本科班学习书法,在楷书习作课上我写的是钟繇的 楷书,指导老师对此很有异意,认为钟繇的字体高古难以学习控制!最好现在 不要去琢磨它,等到人书具老再研究不迟。但我还是按自己的思路追寻它的行 迹,   我被钟繇古雅疏朗的庙堂之气所沉醉着迷。在接下来的魏碑课,我即着手 临写 《张玄墓志》,呀!迎面扑来的气韵,似曾相识。此时此刻,我忽然明白, 是《张玄墓志》继承了钟繇书体一脉,散发出了晋人的古朴风范。   另外我认为在习字前,首先要读帖,也就是做到心中有数,方才下笔。赵 孟頫说过;“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所以应该先读后临,或者边读边 临,边临边读,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形入神,由微入妙。第二步是临 帖,临帖和读帖是互为作用的,读帖是对其本身意味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临 帖则是将读范本获得的感受付诸笔下,达到自己所理想境界。习书临帖时要对 所临字帖全神贯注,以客观为主,更要有主观的分析。   首先是对临,反复临,达到非常熟悉的地步。就像一个人走一段陌生的林 间小路弯转曲折,第一次走过的时候好奇紧张还夹杂着兴奋,回味所见所闻, 几乎没有印象。第二次走过似曾相识;第三次再走过,虽然是当初的好奇紧张 兴奋已过,但会对走过的环境印象加深,也会对前次看到的景致有所印证。要 想对经过的一草一木都熟透在心,那就不是经过一次两次的问题了。对临碑帖 亦是如此,有个反复的过程,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玩味书体的整体气息和字和 字之间的连接与穿插关系,也就是达到了所谓的形似。下一步即是默临阶段, 默临是对临碑帖的比较与分析;当达到默临的时候,实际上对整个书体已是基 本掌握了,对临是求形似,默临则是在追神似,也就整个碑帖的灵魂所在,找 到了再进一步求索的天眼。再下去即是过度到印象临,印象临是主观的印证, 印证自己对临、默临的效果,印证自己的驾驭能力和主客观的融合效果。    “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 (郑板桥语)。当习帖到乱真的效 果是不容易的,但这不是 目的,目的是要其打出来。要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 用更大的勇气打出来。也就是齐白石所说的:“学我者生,像我者亡。”临写 《张黑女墓志铭》是 真正得之堂奥,不是以时间为绝对标准,也不能用临数 万遍来衡量,更不是用小聪明代替砚田寂寞耕耘,必须以自己的智慧,清醒的 大脑,最扎实的功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循序渐进,方能达到临书的真正收获也。 一个好的碑帖,初始时只是视野中的印象,当对它产生好的感觉时,就非常想 认识它,写它,研究它。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临习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所谓 “察之尚精,拟之贵似” (孙过庭语)。察就是读,读和临的比例应该是读、 临参半,或者让其读帖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