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粤教版必修四《谏太宗十思疏》word教案.docVIP

2015粤教版必修四《谏太宗十思疏》word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学前导引】 本文是唐代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疏。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对上。疏,奏疏,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据史载,这篇奏疏是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四月上陈的。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威力,唐太宗君臣亲身体验过。贞观初年,他经常考虑怎样以亡隋为鉴戒,不蹈其覆辙。但是随着内外治安已取得成就,唐太宗和部分重臣逐渐滋长了骄傲情绪,生活也渐趋奢侈,对人民的剥削也加重起来。贞观十一年这一年,魏征一连上疏四篇都是规劝太宗要以亡隋为戒,仍然保持贞观初年的作风,戒骄戒奢,修德图强。其中以这篇最受人重视。这篇《十思疏》奏进后,太宗曾亲写手书作答,其中有“披览忘倦,每达宵分”“公之所陈,朕闻过矣”等语。《贞观政要》还载,太宗将魏征所上奏疏,使人书写在屏风上,朝夕阅读,引以自戒,后来有人评论这篇奏疏说:“非魏征不敢为此言,非太宗亦不能纳而用之;千古君臣,令人神往。”《贞观政要》和《旧唐书·魏征传》都收录了这篇奏疏的全文。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所讲的治国之道与为人之道。 2.重点掌握“安、信、求、实”等文言实词和“以、哉、所”等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3.能熟练地翻译和背诵全文。 【基础知识精讲】 ·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 2.写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 ·字词储备 1.重点实词 2.重点虚词 3.通假字 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威吓。 4.古今异义 ①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树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②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放纵感情,含贬义。今义:尽情。 ③三驱以为度 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④思虚心以纳下 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 ⑤何必劳神苦思 何必,古义:为什么一定。今义:用于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5.词类活用 ①必固其根本 固,使动用法,使……牢固。 ②知止以安人 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③择善而从之 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意见。 6.后代沿用的一些成语 ①居安思危: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 ②载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 ③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 ④择善而从: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或采用)。 ⑤善始善终: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 ·课文剖析 1.内容结构梳理 全文共分三段,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段,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臣闻”的口气不卑不亢,令人警醒。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味。反问的一句,差不多带有“挑衅”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接着,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这一段的结尾,照应前面,又充分利用了“木”与“水”的比喻。 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始繁,克终者盖寡。”开头几句,寥寥数语,就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这虽说是人之常情,但要“思国之安”,就必须以理性去克服它。接下来,作者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殷忧,则竭诚待人;得志,则纵情傲物。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gv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