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道德中的生命意义解读--论quot;生命#183;实践quot;道德体系的构建.pdf

传统道德中的生命意义解读--论quot;生命#183;实践quot;道德体系的构建.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统道德中的生命意义解读--论amp;quot;生命amp;#183;实践amp;quot;道德体系的构建.pdf

第1卷第5期 教育学报 V01.1.No.5 2005年10月 JournaIOfEducationaIStudies Oct.2005 传统道德中的生命意义解读’ ——论“生命·实践”道德体系的构建 易连云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仍是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中一个重要难题。文章在分析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理论 与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实质是在长期的学校道德教育中,道德的意义被异化,道德 教育被视为一种知识教育,忽略了道德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所具有的内在主体性和动态生成性,其后果是导致 了道德价值观念形成与道德行为中的生命意义的缺失。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意义的追述,充分肯定传 统文化中“道”与“德”的动态转化及“天之大德日生”所孕含的丰富生命意识,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重新审视与理 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涵,以现代意义铨释传统道德,以“生命·实践”为目标构建新的道德教育体系,重建道德教 育生命基础。 关键词:传统道德;生命内涵;生命实践;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298(2005)05—0063—05 些“生动的”、充满诱惑力的思想影响也成为一个不 可回避的现实。 一、现实社会中“道德”意义的异化 问题是,近三十年来,针对着这种种状况,我们 学校道德教育自上个世纪末一直是我国学校教 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并在学校中进行了长期不 育改革的重要主题,研究者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 懈与声势浩大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而收效却甚微, 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有一个 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成了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那就是学校道德教 在我看来,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对道德的理解 育的实效性问题,无论是在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 上。在长期的学校道德教育中,道德的意义逐渐被 中均存在着如此状况。一个让人困惑的现实是,青 异化,道德教育同其他各育一样,成为一种知识教 少年在调查和问卷中所表现出的较高水平的道德意 育,或者说是一种认知的教育,并在方法上表现出强 识与觉悟和现实中的道德价值观模糊乃至行为失范 烈的科学化倾向。人们将道德仅视为外在的纲常礼 的强烈反差和冲突,以至到了高等教育阶段,我们还 仪与行为规范,进而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对这些 不得不进行基础性的道德知识教育和基本的道德行 规范的模仿和操练,忽略了道德作为人的一种生存 为训练。 方式所具有的内在主体性和动态生成性,其后果是 在许多研究中,研究者们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 导致了道德整体性中的一个重要维度的缺失,即道 因归结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整个社会“新”、“旧”道 德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与道德行为实践中生命意义的 德价值观念的冲突以及对外开放带来的他国价值观 缺失。道德中的生命维度被忽视,其直接结果便是 念的影响,特别是后现代主义思潮所主张的解构一 道德整体性被肢解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完整性遭到破 切所导致的价值多元与相对主义价值观的后果上。 坏。学生则被塑造成一个个简单的、等待摆弄的人, 不可否认,这些影响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 甚至连人的生命也被分割,学校教育放弃了对道德 道德教育,对于主体意识已经萌发的青少年

文档评论(0)

文档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200221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