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屏幕面临技术与应用双重挑战.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柔性屏幕面临技术与应用双重挑战,柔性屏幕,三星柔性屏幕手机,柔性屏幕手机,lg柔性屏幕手机,柔性oled屏幕,柔性屏幕概念股,三星柔性屏幕,柔性屏幕厂家,柔性oled屏幕的价格

柔性屏幕面临技术与应用双重挑战 链接:/news/46274.html 来源:新浪科技 柔性屏幕面临技术与应用双重挑战 三星柔性屏幕手机 导语:路透社上周日撰文称,作为一项新技术,柔性屏幕备受业界瞩目,有望推动各种穿戴式计算设备的发展。不 过,这很大程度上仍然限于曲面屏幕。要真正推广可以卷曲和折叠的屏幕,不仅要克服技术难题,还要找到真正的市 场需求。 以下为文章全文: 前景广阔 有人说,今年将成为穿戴式计算元年,将电脑显示屏绑在手腕或眼镜上的产品会陆续面市。不过,这其实只是整个 屏幕革命中的一次进步而已——最终将会出现可以弯曲、折叠甚至卷曲的屏幕。 一旦摆脱了今天又重又易碎,而且不能变换形态的玻璃显示屏,明天的设备将会截然不同,屏幕不仅可以卷曲起来 ,还能贴到不平整的表面上,甚至可以拉伸。 但要实现这个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旦这种技术成熟,就将成为产品设计师的天堂。”美国市场研究公司Lux Research显示技术分析师乔纳森·梅尔尼克(Jonathan Melnick)说。 事实上,类似的原型产品并不少见——三星今年就展示了一块从设备边缘延伸出来的屏幕。不过,他们仍然面临很 多障碍:不仅要克服技术问题,还要找出低成本量产零部件的方法,并最终推出足以吸引终端消费者的设备。 仍被液晶主导,这种技术需要背光,而且要夹在两片玻璃之间,因此成了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等设备的主要重量来源。 “平板电脑的多数重量都来自显示屏的玻璃结构,以及防止其破碎的支撑结构。”曾在思科、惠普和Palm担任工程 师的凯文·莫里什格(Kevin Morishige)说。 柔性屏幕面临技术与应用双重挑战 链接:/news/46274.html 来源:新浪科技 不需要背光而且更加明亮的OLED已经对液晶的主导地位构成了威胁,这种产品可以提供更宽的视角和更好的色彩 对比度,甚至可以直接印刷在几个涂层上。 发展局限 然而,玻璃正在越来越轻、越来越柔韧。 康宁公司出品的大猩猩玻璃凭借超强的坚固性,成为了众多智能手机的屏幕首选。该公司最早将于今年为手机提供 起初将被用作太阳能面板等产品的外膜,但最终有望用于曲面产品。 Willow的重要卖点在于更高的生产效率,可以使用类似于印刷机的“卷到卷”(roll-to- roll)工艺,而不再沿用当今成本更高的分批生产工艺。但康宁玻璃技术集团主管詹姆斯·克拉品(James Clappin)表示,作为一种柔性产品,Willow的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且,玻璃也有它的局限。“它虽然可以做成曲面,但不能来回弯曲。”曾经与多家显示技术创业公司合作过的英 示屏设备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真正能够弯曲、折叠和卷曲的屏幕可能还要使用塑料。 不过,塑料的坚固性不及玻璃。“一旦使用塑料衬底,就会因为对环境过于敏感而遭遇各种问题。”博登说。 技术挑战 所以,尽管OLED和塑料似乎是“天生一对”,但将它们结合到一起时却会带来额外的问题:他们需要借助所谓的 “阻隔薄膜”(barrier film)来阻止氧气和水分的泄露。 “各种产品中都有阻隔薄膜,例如食品包装,但挑战在于,OLED是我们面对的最敏感的材料之一,所以会面对巨 大的挑战。”Lux Research的梅尔尼克说。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Tera-Barrier 数年的推迟后,该公司上月开始在日本生产,并计划到2014年底量产。“我们在价值链上面临极大挑战,一切都需要 各就各位,但直到现在才真正实现。”他说。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柔性显示屏中的所有材料都必须可以弯曲——包括驱动显示屏电流的透明导体。目前已经有一 些技术有望替代传统屏幕中易碎且昂贵的氧化铟锡(ITO),包括纳米线、碳纳米管、石墨烯和导电网丝。 其中一些技术已经接近生产阶段。例如,另外一家新加坡公司Cima Nanotech就开发了一种技术,可以在薄片上涂 上一层银质导电墨水,然后自动排列成网络形态,从而形成一个导电层。 这种底层技术的转变不太可能立刻变成产品。“原型产品可以制造出来,但要量产仍然要等很长时间,因为这些设 备的很多流程和材料都面临着重大的生产和规模问题。”梅尔尼克说。 生产难题 一些业内人士说,从成批生产片材到更高效的“卷对卷”工艺,是一个

文档评论(0)

spmf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