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0ppt.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共同犯罪0ppt

刑法学·总论 第11讲 邓君韬 教学进度安排 共同犯罪 25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共同过失犯罪? 无犯意联系:主观恶性并未因共同过失而增强 共同过失区分主、从犯徒增讼累 共同过失犯罪? 甲乙二人共同从楼顶将物体推下,疏忽而致路人被砸死。 【日】强盗黑夜来侵,值家人共同请求防卫方法之际,误以来援之邻人为盗,家人合力将邻人击毙者,是为过失致死罪之共同正犯,以此推之,过失犯之教唆,过失犯之从犯,亦不难想象。 共同过失犯罪? 甲乙二人为夫妇,家住某17层高楼。一日,二人打扫屋子时,甲问其妻乙如何处置厨房中那个空酒瓶,乙随口答道:“从窗子扔下去算了,别留着占地方。”甲即不假思索地依言而行,结果正好砸中了路人丙之头部,致其当场死亡。 共同过失犯罪? 某银行出纳员甲一日与人闲聊时,无意中说出了银行保险柜的密码,恰巧为正在密谋偷银行之乙听到。当晚,乙即潜入银行,以甲所透露之密码打开了保险柜,窃得人民币数十万元。 刑事政策 首恶必办 胁从不问 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 立功折罪 立大功受奖 刑事政策 区别对待 宽严相济 分化瓦解 打击少数 教育改造多数 共同犯罪成立条件 主体要件:2+(刑事责任能力) 客观(方面)要件:共同行为 主观(方面)要件:共同故意 客观(方面)要件 共同行为: 数人分别实施了(数个)行为,互相联系、紧密配合结成统一有机整体→一个行为 主观(方面)要件 共同故意: 每人均明知自己是故意犯罪 每人均明知自己与他人配合完成同一行为 特殊情形 承继共犯 片面共犯 部分犯罪共同说:二人以上虽然共同实施了不同的犯罪,但当这些不同的犯罪之间具有重合的性质时,则在重合的限度内成立共犯。 周某为抢劫财物在某昏暗场所将王某打昏。周某的朋友高某正好经过此地,高某得知真相后应周某的要求提供照明,使周某顺利地将王某钱包拿走。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高某与周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B.周某构成抢劫罪,高某构成盗窃罪,属于共同犯罪 C.周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D.高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片面共犯 是指共同行为人的一方有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的意思,并协力于他人的犯罪行为,但他人却不知道其给予了协力,因而被协力者与协力者之间缺乏共同犯罪故意的情形。 思考 A知道B要杀害C,就将C捆绑起来,仍在不知情的B的必经之路上,B果然将C砍死 周某为抢劫财物在某昏暗场所将王某打昏。周某的朋友高某正好经过此地,高某得知真相后应周某的要求提供照明,使周某顺利地将王某钱包拿走。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高某与周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B.周某构成抢劫罪,高某构成盗窃罪,属于共同犯罪 C.周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D.高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甲、乙共谋行抢。甲在偏僻巷道的出口望风,乙将路人丙的书包(内有现金一万元)一把夺下转身奔逃,丙随后追赶,欲夺回书包。甲在丙跑过巷道口时突然伸腿将丙绊倒,丙倒地后摔成轻伤,甲、乙乘机逃脱。甲、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A.甲、乙均构成抢夺罪 B.甲、乙均构成抢劫罪 C.甲构成抢劫罪,乙构成抢夺罪. D.甲构成故意伤害罪,乙构成抢夺罪 甲雇凶手乙杀丙,言明不要造成其他后果。乙几次杀丙均未成功,后来采取爆炸方法,对丙的住宅(周边没有其他人与物)进行爆炸,结果将丙的妻子丁炸死,但丙安然无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甲与乙构成共同犯罪 B.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C.乙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对丁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D.乙对丙成立爆炸罪,对丁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