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长春版第二册《听声》word教学设计.docVIP

语文长春版第二册《听声》word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长春版第二册《听声》word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案例题目:《听声》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分析:《听声》是长春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十板块的一首古诗。全诗共9句,诗的前四句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描写出大自然中的鸟声,蝉声,虫声和雪声。五、六两句写听琴听箫之声,第七第八两句又回到自然之中听瀑布和松风之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融为一体。读后使人有回归自然的感觉。 教学重点: 能认识8个字,背诵诗文。 教学难点: 读准“蝉”和“松”。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首诗比较好理解,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古诗的基础,可以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熟读成诵,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识字写字和激发学生体会自然的声音的兴趣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学习经验自主学习、记忆生字,如熟字加减法,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识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夏”和“琴”,能比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随文识字。 3、 情感度价值观目标:在识字读文中感受大自然各种声音的美,使学生愿意探索自然界奇妙的声音。 教学方法 1、采用韵语识字的方法,将认识生字和认识事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重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或课件。   2.准备鸟声、蝉声等课文中涉及到的音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听声导入 1.回忆你的生活,你听过哪些声音?(生讨论汇报) 2.今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些美妙的声音,请大家闭上眼睛 3.[百度音乐]: /ring/UploadFiles_7654/201112/水和鸟叫声_kukud.mp3:8006/MP3铃声/雷雨 /show/AhcxaBoS6V5sh4n1.html 4.(鸟声,山涧流水声,风声,雨声,雷声,笑声,琴声,让学生辩别一下听到的声音,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古诗 (一)清朝有位诗人叫张潮,他非常喜欢听大自然中的美妙之音,当他听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后,突发灵感,写了一首诗,叫做《听声》(板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听声。 [百度课件] /view/c07ec9848762caaedd33d4fc.html?from=relatedhasrec=1 1.范读入境,古诗配乐 你们想听听老师配乐读读吗?(教师配乐朗读)诗人张潮,只用了41个字,就把自然界的美妙之音全写下来了,你们自己来读读。 2.借拼音自由读,圈生字(蝉、松、琴、箫、涧、瀑、布、同) 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诗句要读通顺。 3.指读 谁愿意来读一读呢?(请两名同学分别读诗) 同学们读得可真好,还有谁愿意读?既然大家都想读,我们一起合作来读,好不好?(师生交替读) (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那么谁能说一说作者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呢?你对作者所说的声音有多少了解呢?(边汇报边板书) 2、随文识字 蝉:昆虫,所以是虫字旁,看图片:/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cl=2cm=1sc=0lm=-1fr=ala2pn=4rn=1di=9468562380ln=2000word=%B2%F5%B5%C4%CD%BC%C6%AC#pn4-1di9468562380objURLhttp%3A%2F%2F%2F37%2F55%2F01300000324964123000557015645.jpgfromURLhttp%3A%2F%2F%2Fs%2F%25E5%259B%25BE%25E5%258D%2581%25E4%25B8%2583%2Fxgtupian%2F1%2F10W409H310T7821S20TPjpg [百度声音]/v_show/id_XNTE4NTE3NDQ=.html 松:结构,领读,组词。[松树的百度图片] /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cl=2cm=1sc=0lm=-1fr=ala2pn=1rn=1di=80315743815ln=2000word=%CB%C9%CA%F7#pn1-1di80315743815objURLhttp%3A%2F%2F%2FUploadFiles%2F2009-3%2F316334966.jpgfromURLhttp%3A%2F%2F%2Fuser1%2Fbx201402%2Farchives%2F2009%2F30894.htmlW708H533T7274S284TPjpg 琴:上面表弦和琴柱,下表琴身,组词,图片,图片,古琴。/v_show/id_XMjU3MjY4NDQ=.html 箫:图片,是一种管乐器,古代用很多竹管排在一起做成;现代用一根竹管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