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浒传》作者到底是谁?,水浒传的作者到底是谁,水浒传到底是谁写的,水浒传作者,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水浒传作者简介,水浒传作者是谁,水浒传的作者,水浒传的作者是,水浒传作者介绍
《水浒传》作者到底是谁?
您拿的这本《水浒》,不用说只有七十回,故事结束在大聚义。这是经明末文人金圣叹删削的本子。此书的确署名施耐庵,前头还有施耐庵的自序(对不起,这序是金圣叹伪造的);不过它是《水浒》几种版本中出现最晚的一种。
《水浒传》的主要版本有三种(这说的是繁本系统),最早的是一百回本,其次是一百二十回本,最后才是七十回本。
百回本在大聚义后还有受招安、征辽、征方腊。百二十回本则是在征辽、征方腊之间又插入征田虎、征王庆(此本又称《水浒全书》或《水浒全传》)。——金圣叹的七十回本,则是在百二十回本的基础上,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整理润色而成。(此本又称《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后来简称《水浒》)。
那么,早期的百回本又是如何署名的呢?——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百回本,是明万历三十年前后的杭州“容与堂”刊本,书名题为《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可我们从头翻到尾,竟找不到作者的名字!
一部几十万字的厚重大书,不注明作者,反把评点者“李卓吾先生”捧得高高,冠于书名之上,这是哪家子的规矩?——其实在当时人看来,这样的做法却是稀松平常、司空见惯的。
翻翻明清出版的小说,类似书名比比皆是:《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钟伯敬先生批评三国志》、《陈眉公先生评点春秋列国志传》、《彭城张竹坡批评金瓶梅》……连《红楼梦》的早期抄本,不也题为《脂研斋重评石头记》吗?
“脂研斋”不是作者,是评点者的笔名。作者是谁,书中始终没交代。只说书稿是由空空道人在一块大石头上抄来的,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整理而成。尽管读者大都认可曹雪芹的作者身份,可书中到底没把这个名分正式授给他!
说起来,古今小说家的待遇真有天壤之差!今天某作家出了两本畅销书,把大名堂而皇之地印在封面上,不但版税滚滚而来,还要四处签名售书、接受鼓掌与鲜花,可谓名利双收!古代情况则大不相同。
自古文坛只重诗词曲赋、唐宋八家,小说是上不得台盘的。文人雅士但凡有点“能水”的,谁不去攻《四书》、考科举?只有那些没出息、少抱负的落魄者,才窝在家里写小说、混饭吃。他们把书稿卖给书商时,大概还要叮咛嘱咐:千万不要透露我的姓名,这是辱没祖宗的事,丢不起那个人!
于是我们看到,许多小说不署真名,只用笔名,如《西游记》署“华阳洞天主人”,《金瓶梅》署“兰陵笑笑生”,《醒世因缘传》署“西周生”……有些则干脆不署名。
作者不争取自己的署名权,书商乐得消停。不过他要卖书,就不能不做营销推广,而通常的做法便是请名人来做点评、站台面、撑场子。前面提到的李卓吾、钟伯敬、陈眉公这一干人,都是当时的学界大腕、社会名流。——这做法有点像今天出书时在封面或腰封印上几句推荐语,发言者都是名气大得吓人的权威、专家,道理是一样的。
对历史、文化稍有涉猎的朋友都知道,李卓吾是明代大名鼎鼎的思想家,又是当时的“执不同政见者”。他思想新异、文字犀利,对通俗文学颇感兴趣。他甚至认为儒家经典“六经”、《论语》、《孟子》都是“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唯有《水浒传》、《西厢记》这些来自民间的作品才是不失“童心”的“天下之至文”!
李卓吾真的为《水浒传》写过序言。不过据考,容与堂《水浒传》中的评点文字却是一个叫叶昼的落魄文人所写,托名李卓吾而已。叶昼是个酒徒,常在酒店赊账饮酒,酒醒了便写些评点文字,交给书商换钱还酒账。不过他的文采的确不错,带酒写下的文字常有灵光闪现,模仿李卓吾口吻,倒也颇能乱真!——容与堂本有了李卓吾这杆大旗做号召,作者是谁还重要吗?
不过话说回来,《水浒传》并非真个是“没娘的孩子”。在明代藏书家高儒的文献目录《百川书志》中,就记录了《水浒传》及其作者的信息:
《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高儒收藏、著录的这部《水浒传》,至少应刊于嘉靖十九年之前,因为《百川书志》便成书于这一年(1540)。这部《水浒传》署了两人的名字:施耐庵和罗贯中。——我们只知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原来他也参与了《水浒传》的创作。这里所谓“的(音地)本”,即真本之意;而“编次”则可理解为编辑整理。即是说,施耐庵是小说原作者,书稿又经罗贯中整理润色。——可惜这部比容与堂本更早的刻本,我们无缘得见。
且慢,一位现代藏书家郑振铎先生说,他收藏过一部《水浒传》残本,应当就是嘉靖刻本。在残存的某卷首页,刻着“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字样。“集撰”当指把已有的故事整合、再创作吧?“纂修”恐怕仍是“编次”之意。——后来的许多《水浒》版本,便都这样署名。
其实为《水浒传》写过序言的李卓吾以及假托李卓吾评点《水浒》的叶昼也都知道《水浒传》作者是谁,因为在他们的文字里,都不约而同提到“施、罗二公”。
至明末崇祯年间,金圣叹“腰斩”《水浒》,制造了七十回本,谎称是施耐庵原本,并说七十回以后部分是罗贯中“狗尾续貂”,所以砍去。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