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指南——历史课课练 必修二第1课115道题).docVIP

高考指南——历史课课练 必修二第1课115道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必修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2小题 ) 1.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2.3. ) A.孙叔敖 B.管仲 C.李冰 D.郑国 4.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5.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①铁犁牛耕的推广②各国变法的推行 ③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③社会秩序的稳定 ④田庄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8. A B C D 9. 图1 图2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小农经济的产生 C.犁耕技术的成熟 D.单位亩产量提高 10.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12.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A.指出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B.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C.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D.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13.14.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安土重迁”的思想? 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15. A.B.D.16.17. ①石斧、木耒、骨耜为基本农具 ②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建 ③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及推广 ④曲辕犁等农具被广泛使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19.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20.21.22.《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②“秋七月,初税田” ③“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3. A.夏商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24.25.26.”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 手工业的进步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7.28.“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士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土地兼并的严重性 .生产技术的完善性 D.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29.30.31.32.钱穆认为“春秋到战国,世袭特权推翻,制约经济解放,凝固的定型消失了,许多新的力量都在潜滋暗长,都在迈步向前”。“许多潜滋暗长”的新力量包括 ①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②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3.《尚书禹贡》记载的“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南方劳动人民为了克服低洼易涝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经过长期摸索,建立了治水与治田相结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83849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