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备人:宣中高2012级语文组 李良东 孔子在《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士大夫们却轻贱教师,以从师为耻,世风日下。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朗 读 名 句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省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共 四十卷。 明人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 “韩潮苏海” ,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这就明确地指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苏洵说:“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韩愈在《师说》中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贵。 朗 读 全 文 何谓“说” 第 四 段: 赞扬李蟠 2. “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古人“从师之道”是什么?课文体现在哪里? 古人从师之道—— 古之学者必有师(第1段) 圣人无常师 (第3段) 3.“古之学者必有师”,他们为什么要从师学习?他们择师的原则是什么?那么我们的圣人又是如何择师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 4.前面说过,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虽然文章说,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可是读到这里我们还会只是这样看吗?他还是写给谁看的呢? 写给当时那些不愿学习的士大夫阶层看的。那种社会风气造成的忧心如焚是远远超过李蟠个人勤学好问带给自己的喜悦的。 这篇文章何尝不是写给今天的我们的呢?家长袒护孩子,辱骂老师;学生课堂和老师顶嘴甚至围攻老师;学生在路上碰见老师却形同陌路……, (1)整句散句结合。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第二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与软”,讽刺语气.感情强烈。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新课导入 师 说 韩 愈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 韩愈 韩 愈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说”是一种议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