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七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g_-届中医儿科学术交流论文汇编
草、栀子,清热燥湿药常用黄柏、龙胆草、黄芩,清热凉血药常用生地黄、玄
参,补阴药常用炙龟板。
对1985-2009年的25年间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性早熟文献的计
量学研究,进一步论证了目前中医理论对本病的基本共识,从而使中医辨治性
早熟有法可循。鉴于目前已发表文献的循证等级,我们仍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顺应循证医学的时代要求,进行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临床提供更高等级的
证据,从而使处方用药有据可依,疗效得到保证。
论《伤寒论》方在儿科中的运用
俞景茂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路床医学院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病为主的辨证论治专著,并将杂病融会贯通其
中,其理法方药之原则为临床各科之绳墨,也广乏应用于儿科。北宋儿科学家
钱乙的学术造诣,是与他继承《伤寒论》的学术成就分不开的,惜所著《伤寒
论指微》等书,未能传世。但从所著《小儿药证直诀》来看,其中撷取仲景方
药独多。例如治小儿胃寒泻白、腹痛肠鸣、吐酸水、不思饮食之调中丸,与
《伤寒论》理中丸方同,仅在用姜、草上略作化裁(调中丸甘草用量减半,温
中用姜汁而不用干姜);治小儿肺热,手捏眉目鼻面之甘桔汤,与《伤寒论》
桔梗汤药味相同,仅剂量有别;特别是所制的地黄丸,系《金匮要略》肾气丸
去桂附而成,以治dJ6胎怯、解颅、行迟、语迟等症。开创了仲景方药灵活应
用于儿科的典范。现就《伤寒论》中的一些主要方剂,按清代徐大椿《伤寒论
类方》的归类法,结合笔者学习及实践体会,略论在儿科中的应用。
1桂枝汤类
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机体调节功能差,藩篱疏,肌腠薄,外邪易入。外感
之中,虽热病较多,然感寒伤风者也不少见。桂枝汤功能调和营卫,解表和
里,方中桂枝通阳之中,又佐以芍药敛阴,因而对小儿外感风寒初起,热象未
著时甚为合拍。药后寒散里和,康复较快。此外,若热病寒凉太过,或转辗不
愈,阳气耗损,而表又未解者,此时可将此汤略作化裁,往往能挽沉疴。已故
名医蒲辅周氏,曾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汤复加僵蚕、前胡,治疗一例小)6N
病毒肺炎。患儿曾用土、红霉素等西药,并服用大剂麻杏甘石汤复以银翘散加
第五部分综述、其他
味,寒凉撤热,症状未见改善。用此方一剂后,得微汗,体温减退,胳动喘逆
渐减,使垂危之症顿见好转之机。因桂枝汤尚有治冲作用,加厚朴、杏仁以利
肺降逆,合僵蚕、前胡,以祛风宣肺,可谓善用经方者。
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名小建中汤。《伤寒论》i00条(赵开美本,下
同):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 《金
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篇也有“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之说,故
次方用以治小儿虚寒性腹痛甚效。此病患儿,往往腹痛阵作,经久不愈,痛处
喜按,得温则舒,肢末不温,面色咣白,脉来细软,指纹色淡不显,若虑其虚
寒而用六君子汤,往往腹痛难痊。而小建中汤除桂枝通阳散寒之外,更倍芍药
而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姜枣调和中州,甘草、饴糖资助化源,味甘适口,尤
宜小儿。如中气虚弱、汗多肢冷者,可加黄芪(即黄芪建中汤),血虚者可加
当归(即当归建中汤,方见《金匮要略》)。
2麻黄汤类
麻黄汤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剂。钱乙将此方中桂枝用肉桂,且减杏仁
用量,以治小儿伤风咳嗽、寒从背入。笔者用此方加百部、松子仁,以治J,JL
外感肺寒壅嗽、喉间有痰者,确有良效。
麻杏甘石汤是《伤寒论》治疗热喘的方剂,方取麻黄之辛开,杏仁之苦
降,甘草之甘缓,石膏之寒凉,使溱溱汗出,而内外之烦热与喘息可除。 《医
学指南》、 《医宗金鉴》将次方加细茶,名五虎汤,以治外邪在表,无汗而喘
满者。故近年来,此方加味,已广泛应用于小儿肺闭喘咳(小儿支气管炎、肺
炎)。
小青龙汤功能外解风寒,内蠲水饮,以治寒饮咳喘。哮喘是小儿常见的一
种呼吸道疾病,每因外感风寒引动内饮而作,或无表症而见咳喘。方中麻黄量
小有发汗解表之力,量大则有宣肺平喘之功,故无汗表实用生麻黄,量宜轻,
并去芍药;表虚有汗用水炙麻黄,量亦宣轻;但咳喘不发热则用蜜炙麻黄,量
宜重,或并去桂、芍。新咳宜散,干姜略多;久咳宜敛,五味并重;邪盛咳不
畅者去五味,痰多加莱菔子;热重加石膏。即大青龙汤意合辛凉清解与辛温发
散于一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