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国宝--大熊猫》名师导航 苏教版.docVIP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国宝--大熊猫》名师导航 苏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国宝--大熊猫》名师导航 苏教版

十七 国宝——大熊猫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国宝——大熊猫》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的科普说明文。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通过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描写了大熊猫的举止神态,突出了它的可爱及珍贵的特征。 课文标题“国宝——大熊猫”中的“大熊猫”,表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国宝”一词点明了说明的重点。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来进行说明。文章开始先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三个方面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暗扣中心。然后依次从“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三个方面说明它珍贵的原因。结构上是按从果到因的逻辑顺序安排组织材料的。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嬉戏(xī) 憨态(hān) 濒危(bīn) 璀璨(cuǐ càn) 温驯(xùn) 繁衍(yǎn) 邛崃(qióng lái) 恬静(tián) 栖息(qī) 翌日(yì) 分娩(miǎn) 拯救(zhěng)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嬉戏:游戏,玩耍。 憨态:天真而略显傻气的神态。 殊荣:特殊的光荣。 温驯:温和驯服。 恬静:安静。恬,恬静。 2.近义词 丰富·丰盛 两个词都含有“多”的意思。区别在于:“丰富”指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等种类多或者数量大,语意比较广泛;“丰盛”指物质方面丰富。 3.成语 屈指可数:弯着指头计算数目。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漫,随便。 四、文学常识 叶永烈,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8岁起发表科学小品,20岁出版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21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此后,多年从事科普创作,曾先后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有时直立起来,状似舞蹈;有时背倚石头,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着竹枝;有时团作一团,漫不经心地随地打滚;有时拖着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 剖析:作者介绍大熊猫喜欢嬉戏,用“有时……有时……有时……有时……”四个比较整齐的排比句,分别写它直立、啃竹枝、打滚和玩耍。“悠然自得”“漫不经心”的拟人手法,“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的描摹,都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大熊猫的可爱。 2.生活在这里的大熊猫,终年就以嫩竹清泉度日,成了“竹林隐士”。 剖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说明大熊猫喜欢“人烟稀少”的僻静环境,喜欢“泉水丰富”、竹类众多的地方。 3.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剖析:用“活化石”一词高度概括大熊猫在物种史上的珍贵价值。 二、重点语段 1.第5段:从“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到“可见大熊猫在当时就已经被人们视为珍贵的名兽了”。 剖析:这一段是全文内容的领起。首句是全文的中心句,用两个判断句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一是“我国特有”,二是“世界上最负盛名”。这一句既照应题目,又统领下文内容。引用《尔雅》《上林赋》等古籍中关于大熊猫的记载,进一步说明大熊猫之珍贵由来已久。这一部分中的“特有”“最负盛名”“名列首位”“异兽”“珍贵的名兽”等词语,突出了大熊猫的珍贵,紧扣说明中心“国宝”。 2.第12段:从“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到“躲藏起来”。 剖析:这一段介绍大熊猫随着季节交替而改变活动范围和生活习性的特点。“3000米以下……山谷地带”和“3000米以上的地带”等数字,具体说明大熊猫活动范围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喝水”“下水游泳”,自然同前文的“泉水丰富”有关。“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又同它的“食量很大”不无关系:因为大熊猫食量很大,加上嘴咬足踩造成的破坏,某一地段的竹子生长无法满足它们的觅食需求,它们只好“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最后写它外形看似笨拙,爬树却挺能干,作者准确精当地使用了形容词和动词,“笨重肥大”“摇摇晃晃”同爬树的“高明”“非常灵敏”“高高”形成强烈的反差,动词“躲藏”突出了它“温驯”、机警的特点,两个“非常”强调了它自卫反应的灵敏和爬树本领的高超。这一段同第8段中“活动范围受到了限制”相对照。 2 用心 爱心 专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