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煤城平川出路何在 资源型城市 城市的生产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具体来讲,根据资源开采与城市形成的先后顺序,资源型城市的形成有两种模式,一种为“先矿后城式”,即城市完全是因为资源开采而出现的,如大庆、金昌、攀枝花、克拉玛依等。另一种为“先城后矿式”,即在资源开发之前已有城市存在,资源的开发加快了城市的发展,如大同、邯郸等。 平川区也是一座资源性城市境内资源丰富,能源充裕。境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有金、铜、锰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有煤炭、陶土、花岗岩、石灰石、沸石、烧胀粘土、石英石、矿泉水等。境内煤炭总储量达11.37亿吨。陶土储量达20亿吨,是西北最大的陶瓷重镇。屈吴山矿泉水是经国家地质部鉴定的优质天然矿泉水,现已开采利用。宝积乡红沙浪地热水资源丰富。耕地面积26.32万亩,宜林地71.5万亩,宜牧地131.9万亩。正是依托平川区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位居甘肃第二的大型国有企业——靖远煤业集团以科技兴煤战略使企业迅猛发展。其主导产品陇上精品——晶虹煤1号、2号、3号产品,长期出口东南亚,成为目前甘肃最大的煤炭基地和主要的出口煤基地。 平川区有一大批文化品位极高的旅游景点,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有省、地级文化保护点15个,其中缠州城、柳州城、打拉池古城、水泉堡、王进宝墓葬、黄湾汉墓、老庄汉墓、墩墩山烽燧、福寿山石刻、红山寺石窟等文化遗迹,自然风光以缠州怀古、大浪天险、神泉玉液、红山丹霞、屈吴春嶂、崖窑地灵、迭烈览胜、龙凤呈祥等“平川八景”最为著名。区内有省级天然林保护区——屈吴山林场。1936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打拉池(今平川区共和镇政府驻地)胜利会师,红军会师彭总指挥部、水泉小堡子兵变战场遗址、卞家台地下党活动遗址等成为新的红色旅游景点,黄河文化生态游让人在感受厚重的平川文化同时,领略平川地区优美的自然风光. 平川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产种类较多,现已探明或发现的矿藏有11种。能源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主。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特点,是良好的工业动力和民用煤。平川区煤炭资源在全省占第二位,仅次于华亭矿区,为全区优势矿产之一。共划分为宝积山、红会、王家山、磁窑、井儿川5个煤田区。国营统配煤矿在宝积山、红会、王家山三个煤田开采,煤炭总储量10.8亿吨。其中宝积山含煤面积约22平方公里,红会矿区含煤面积约18平方公里,王家山矿区含煤面积约10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还有陶土、花岗岩、沙金、铜、锰、石灰石、石英石、沸石、烧胀粘土等多种矿产资源。境内不仅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而且黄河也流经境内32公里,集水面积1.3万亩。有可耕地50.5万亩,宜林地71.5万亩,宜牧地131.9万亩,光热资源丰富,气温日差较大,年均温度8.2℃,年太阳辐射量为147.3千卡/平方厘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物产,区内羊羔肉、二毛裘皮、黑瓜籽、西甜瓜、大枣、核桃、干草等特产,质地优良、久负盛名。 福寿山石刻 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黄湾中村以西,黄河西岸的红砂岩崖壁上,岩壁高约20米,长50多米。刻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阴刻双勾正楷“捧灯照岸”四个大字,以山喻景。旁有阴刻行草小字,内容为道教经文,落款为“乾隆二十六年九月吉辰”,乃临流道人吴大德所书之“福寿山初迹”、“创修福寿山记”等。在石崖下河床接近河面的地方,有圆雕灵龟石碑,碑已不存。灵龟首望黄河,背负红山,形态生动有力,福寿山石刻对研究清代书法艺术有一定价值。??自迭烈逊渡黄河而抵西岸,即为著名的福寿岩刻,岩壁高约二十米,长五十多米,刻于乾隆十二年(1747)。阴刻双勾正楷“捧灯照岸”四个大字,以山喻景。旁有阴刻行草小字,内容为道教经文。另有临流道人吴大德所书“福寿山”初迹,“创修福寿山说”等内容。接近河岸的地方,刻一灵龟,首望黄河,背负红山,形态生动有力。石刻书法精湛,凌波观赏,别有一番情趣。 王进宝祖墓在黄峤乡马饮水村以东屈吴山北麓余脉的山坡上,座南向北,与王进宝墓相望,距离约6公里。自上而下埋葬王进宝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王氏后裔坟数十座。现存追封王氏三代石碑三道(龟趺、螭首,碑身前后文饰完好)、石佣一对、石马一对和石牌楼遗址一处,系康熙二十年年(1680年)雕琢建造。 王进宝墓在黄峤乡玉湾村北,座北向南,所处环境为北高南低的滩原,当地人称“将军坟滩”。墓葬及所存石雕建筑延伸约200米,原有17道石雕、建筑和造像,现存自北向南依次为:封土一座、神道碑一通(龟趺6只,螭首5块)、石牌楼遗址一处、石狮一对、文官石像一对、石马一对、石牌楼一处、龟趺一对、狮座二块、器械座一对、东西两处石亭、石牌楼遗址一处、石狮一对、旗杆座一对、上马石一对。墓葬西南300米处存一对龟趺。墓葬封土为圆形双丘,底径14米,高约5米,为与原配孙夫人合葬墓。现存石雕及建筑惜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