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PPT
正确理解德育的内涵;(重点) 认识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的意义; 认识传统德育的弊病;(重点) 认识有效德育的基本内容; 思考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难点) 第一节 德育的内涵 陶行知在育才学校的时候,有一个叫王友的学生,是学校中颇有名气的“孩子王”,经常惹是生非,屡生事端。一天,陶行知看见王友用土块砸一个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叫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来。放学之后,陶行知从外面办事回来,远远地看见王友在校长室门前徘徊等候,于是,他赶紧把王友请进┉ 评析:这则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有效德育案例,它能告诉我们许多德育的方法,对我们进行德育富有启迪作用。 首先,它告诉我们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次,它告诉我们,德育要取得好的效果,需要有恰当的方式或方法; 第三,德育应寓于生活之中; 第四,要辩证地看待问题,恰当地进行教育。 德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施加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将它定义为“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品质、政治与法律素养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几个方面。” (一)做人教育 许多人哀叹“做人难”、“难做人”。这充分说明“做人”及其教育的欠缺。 (二)心理教育 许多品德方面的问题与心理问题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是心理问题的某种表现或者说心理问题是这些品德问题的根源或重要组成部分, (三)责任教育 既不知道自己该尽什么责任、为谁尽责、怎样尽责,也不愿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三、德育的原则 德育原则是依据德育过程的规律性和对历史上人们的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而提出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提出如下原则: 知应注意三个方面: 1、知错或知耻; 2、知对或知正; 3、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行的教育着重注意: 1、让学生知道怎么做; 2、让学生心悦诚服地做,即使学生有做的内在动机或愿望。 3、行应实践并验证知; 4、行应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从行中受益。 评析:这位老师善于发现问题并利用问题进行恰当的教育,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可见发现并收集问题多么重要。中学生初步体悟到人不能脱离群体的滋润而生存。于是开始熏染在生生、师生、伙伴等的关系中,观察、体验、暗示、校正、评价发生的种种日常琐事,逐步积累着道德价值、道德杠杆、道德习惯,直至铸造出基本的道德自我效能感。 一些研究表明,当今中学生脆弱的自尊心往往和这种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由此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百般呵护这种效能感,多以延迟反应中的等待、沉默、遗忘甚至视而不见来取代重复性的告诫、循环式的叮咛及谆谆的教诲。 (四)沟通交流法 沟通交流法是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及时的经常性沟通交流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有调查表明,由于种种原因,现今的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时间和次数都较少,即使有沟通交流,但由于缺乏沟通交流技巧而致使沟通交流的效果不理想。换言之,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更少。 (五)争辩讨论法 常言道:“真理愈辩愈明,道理愈讲愈清。”这说明争辩讨论是开展德育的有效方法。学生许多模糊或糊涂的认识,会在争辩讨论的过程中愈来愈清晰,愈来愈明了,从而提高其道德认识水平。不仅如此,争辩讨论还培养或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临场发挥能力等。 (六)自我教育法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只有学生认识到问题,并愿意改正问题,愿意提升自己的品行,德育才会有效(前已有述,此不赘言)。因此,在德育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摆正学生在德育中的位置,发动他们自己做好教育工作,即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来提高认识。人。 (八)无意识教育法 无意识教育法是指在德育活动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通过无意识心理活动内化教育者提出的品德要求,以提高思想品德的一种德育方法。 例如,在一尘不染的现代化超级商场,在清洁如镜的城市街区,没有人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是因为人们不忍心污染、损害这种优美如画的环境和自然和谐的气氛,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此外,整顿校风、净化班风、改进教职员工的工作作风等,都是无意识教育法的重要内容。” 评析:在德育过程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餐饮连锁新店选址评估表.xlsx VIP
- 第节特种陶瓷粉体制备方法特种陶瓷粉体制备方法.PDF VIP
- 幼儿园大班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PPT课件.pptx VIP
- 【课件】免疫与免疫规划+第二课时+免疫的功能与免疫规划课件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GBT50417-2017 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docx VIP
- 2024-2025学年酒泉市金塔县重点中学小升初数学入学考试卷含解析.doc VIP
- 飞机维护模拟训练系统.doc VIP
- DBJ51/168-2021四川省住宅设计标准.docx VIP
- [泰州]江苏泰州泰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招聘员额制工作人员1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docx VIP
- DB61_T 5079-202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土遗址振动控制与监测标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