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含硫化黑染料废水混凝脱色的试验研究
第 34 卷第 12 期 环境科学与管理 Vol34 No12
2009 年 12 月 ENV IRO NM ENTAL SC IENCE AND M ANA GEM ENT D ec. 2009
文章编号 : 1674 - 6139 (2009) 12 - 0078 - 03
含硫化黑染料废水混凝脱色的试验研究
1 2 3 2
姜波 ,李芬 ,张彦平 ,王晓培
( 1. 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6; 2. 哈尔滨理工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3. 河北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天津 30040 1)
摘 要 :文章针对含硫化黑染料废水的色度大 、成分复杂的特点 ,采用混凝法对染料废水的脱色问题进行了研
究 。研究表明使用无机混凝剂氯化铁和硫酸铝处理含硫化黑染料废水时 ,铁盐的脱色效果要明显好于铝盐 ,当
水样呈现中性或偏碱性 ,氯化铁的投药量为 028 g/ l,染料初始浓度为 250 m g/ l 时 ,处理效果最佳 ,脱色率达到
968% 。同时还探讨了将有机混凝剂 PAM 与氯化铁进行复配处理含硫化黑染料废水的效果 。结果表明当
PAM 投加量为 012 g/ l,氯化铁的投加量为 028 g/ l时 ,复合混凝剂的脱色效果最好 ,脱色率高达 988% 。
关键词 :印染废水 ;硫化黑 ;混凝脱色
中图分类号 : X505 文献标识码 : A
Study on Floccu lation D eco lorization of W a stewater Contain ing Su lfu r B lack D ye
1 2 3 2
J iang Bo , L i Fen , Zhang Yanp ing ,W ang X iaop ei
( 1. Environm ental Mon itoring Center of H eilongj iang Province, H arb in 150056, Ch ina;
2. Schoo l of Chem istry and Environm ent Engineering, H arb in U n 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 log y, H arb in 150040 , Ch ina;
3. Schoo l of Civil Engineering, H ebei Un iversity of Techno logy, Tianj in 300401, Ch ina)
A b stract: Su lfur b lack dye wastewater ha s h igh co lority and comp licated compo sition. A im ing at th is characteristic, floccu la
tion m ethod was studied to decolorize the su lfur b lack dye wa stewater in th is article. The exp erim ental resu lts showed that when in
organ ic coagu lants of ferric ch loride and alum inum su lfate were u sed, the decolorizing effec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