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麟的唐诗体格之辨.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胡应麟的唐诗体格之辨 查清华 “体以代变”、“格以代降”是《诗薮》一书的主导思想。胡应麟认为,《诗经》而后,诗歌历经楚 辞、《选》体和唐律三次变化。在这三次变化中,《国风》所涉及的内容诸如室家、行旅、悲欢、聚散、 感叹、忆赠等并未改变,变化了的是诗的体式和格调。他对诗歌演变过程的勾画,就建立在仔细分辨体 格声调的基础上。《诗薮》外编卷三这样描述唐诗之盛况: 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 靡弗备矣。其格,则高卑、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其调,则 飘选、雄浑、沈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靡弗诣矣。 要从如此丰富的诗体、诗格、诗调中见出同异,需要丰富的学养和敏锐的艺术鉴赏力。厌薄荣利天性嗜 书的胡应麟,依托“二酉山房”给予他的灵性和濡养,怀抱“我故识古人,恨古人乃不识我”①的强烈 自信,对古典诗歌展开了细致的辨识,其中又以对唐诗体格的分辨最为精微。 在《诗薮》各卷,常有类似表述:(刘长卿《送李中丞张司直》、钱起《秋夜对月》等诗)“文皆中 唐,妙境往往有不减盛唐者。”(内编卷四) “唐五言绝,得右丞意者,惟韦苏州,然亦有中、盛别。” “五七言律,晚唐尚有一联半首可入盛唐;至绝句,则晚唐诸人愈工愈远,视盛唐不啻异代。”(内编卷 六)均凸显了诗歌格调的时代特征。这些时代特征,究竟体现在哪里? 如《诗薮》内编卷三论七言吉体时,围绕“才藻”、“气概”、“风神”和“变化”四端,对初唐、盛 唐、李杜、宋元诗进行比较。就初唐与盛唐的差异而言,其优长分别在才藻和风神,李、杜以气概胜而 兼具才藻和风神,并能加以变化。宋人有气概,元人有才藻,却不见变化风神。如果不把李、杜从盛唐 独立出来,上述风格差异的界定同样适应五言律:李白《塞下曲》、孟浩然《岳阳楼》、王维《岐王应教》、 岑参《送李大仆》等“盛唐绝作,视初唐格调如一,而神韵超玄,气概闳逸,时或过之。”(内编卷四) 不过“风神”在此换成“神韵”,然意义相同,如同内编卷五论七言律:“初唐体质浓厚,格调整齐…… 盛唐气象浑成,神韵轩举”。就盛唐与宋元七言古体诗的差别而言,根本处则在“风神”。“盛唐绝句, 兴象玲珑,句意深婉,无工可见,无迹可寻。中唐遽减风神,晚唐大露筋骨。”(内编卷六)盛、中、晚 唐绝句的根本差异也在“风神”,从其间的表述中可以琢磨出,胡应麟所谓“风神”或“神韵”,指的是 浑成无迹的艺术境界中产生的情韵意味。“兴象玲珑,旬意深婉”,是“风神”的美学势态,也是中晚唐 乃至宋元与盛唐诗的根本差距。 于是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胡应麟经常将特定的时代概念转换成与之对应的美学范式。如论七律:“诗 至钱、刘,遂露中唐面目。钱才远不及刘,然其诗尚有盛唐遗响,刘即自成中唐与盛唐分道矣。”显然, 其中所谓盛唐中唐,均代表与之相应的美学范式。 那么,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胡应麟是如何鉴别这不易把握的所谓“兴象”、“风神”呢?可以从下 列文字找到答案:“作诗大要不过二端,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而已。体格声调有则可循,兴象风神无方 可执。故作者但求体正格高,声雄调鬯;积习之久,矜持尽化,形迹俱融,兴象风神,自尔超迈。譬则 镜花水月,体格声调,水与镜也;兴象风神,月与花也。必水澄镜朗,然后花月宛然。”②此间谈的虽是 诗歌创作,却呈示了把握“兴象风神”的有效途径:兴象风神依托于体格声调,又要在体格声调泯灭形 迹之后才能显现真身。这就提示,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这“二端”,是构成一首诗的二个基本层面,体 格声调是实现兴象风神的中介和阶梯,兴象风神是体格声调追求的最终完美状态。如同《诗薮》外编卷 四所说:“王、杨、卢、骆以词胜,沈、宋、陈、杜以格胜,高、岑、王、孟以韵胜。词胜而后有格, 格胜而后有韵,自然之理也。”这“二端”,也是鉴别一首诗的着眼点,所以对鉴赏者而言,则应通过对 显在的体格声调的揣摩领悟,进而求得隐在的兴象风神。 胡应麟对诗歌的辨析,即从具体的体格声调入手,进而把握兴象风神。如《诗薮》内编卷三将杜甫 歌行中的诗句与汉乐府比较,就辨出了两个时代的格调之别:“小麦青青大麦桔,谁当获者妇与姑,丈 夫何在西击胡’,三语奇绝,即两汉不易得。子美‘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问谁腰镰胡与 羌’,才易数字,便有唐、汉之别。”区别何在?在此胡应麟没有明说,但从另一处分析可以看出此间区 别:“长安城中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文档评论(0)

whl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