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融专硕考研时文
2016金融专硕考研时文阅读
2016金融专硕考研时文阅读:中国银行业面临“四化”挑战 经济新常态必将催生金融的新常态。某种程度上,中国经济新常态对金融领域的影响比实体领域更为强烈、更为复杂。在新常态下,中国银行业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正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从近期央行的非对称降息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来看,对于长期处于利率保护的商业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毫无疑问是一场重大的挑战,是一场浴火重生的洗礼。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的利差会迅速下降,美国、日本、中国台湾、韩国都有先例。根据《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4)》的调查,目前有高达94.2%的银行家会高度关注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第二,资产不良化带来的挑战。现阶段来看,新常态带给商业银行最严峻的挑战就是资产质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银行业也无法独善其身。今后一段时间,各种矛盾冲突和风险事件可能会更加频繁,“两高一剩”、房地产、影子银行等领域的金融风险可能会继续发酵,银行业资产质量将承受较大压力,守住风险底线将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挑战。 第三,金融科技化带来的挑战。近年来,借助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技术,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金融业,催生了互联网融资、电子商务等多种不同的金融模式,资金的融通等活动越来越多地通过银行外体系进行,融资脱媒、资产管理脱媒、支付脱媒正加速形成,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面临严峻挑战。 第四,资本瓶颈化带来的挑战。自2007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化银行资本约束、提升资本监管有效性的政策法规,使资本约束对银行业务经营发展的制约影响越来越突出,“以量补价”的粗放式发展路径受到严峻挑战,商业银行已跨入了强资本约束时代。 金融创新激发商业银行发展原动力 创新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驱动力,也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和提升金融市场运作效率的关键。在新常态下,中国银行业只有主动变革、加快创新,方能适应时代要求,摆脱目前的困境,谋取新的竞争优势。 当期,推进金融创新工作,需要把握好自由和适度之间的平衡。一方面,金融创新不能盲目,不能脱离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历史的经验一再提醒我们,脱离实体经济发展的过度金融创新,会孕育更大的风险,甚至成为引爆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因此,新时期的金融创新必须围绕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相适应,要服务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建设,要服务于消费升级,服务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另一方面,金融创新不能邯郸学步、随波逐流,更不能因一时的风险暴露而因噎废食。当前,中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大而不强”,根本原因是竞争同质化,因此金融创新必须要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立足于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能力,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创新道路。 推进金融创新工作,还要着眼于未来金融市场竞争新格局。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行业之间的产业边界趋于模糊,金融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和多元化。伴随跨市场、跨业态、跨领域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银行资金流通主渠道的地位已受到挑战,金融综合经营呈现新局面。 在功能定位方面,随着客户需求的日趋多元化、个性化,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不能仅仅局限于“存、贷、汇”,而是要能够提供涵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多个行业和领域的综合服务,实现由“专营商店”向“超级市场”转变。 在经营模式方面,商业银行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将来自于业务流量的放大,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准确研判市场,持续为客户提供具有增值价值的投资建议和产品,实现由“存量持有”向“流量交易”转变。 在渠道建设方面,互联网金融的最大优势是交易成本低、覆盖范围广、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加快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渠道体系,实现由“网点拓展”向“虚实结合”转变。 在科技信息化方面,大力推进大数据技术发展、加快构建信息化银行、形成网络金融时代新的竞争优势,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中最关键、最迫切的一项战略抉择,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的IT建设,必须由“后台支撑”向“科技引领”转变。 政策建议 新常态下推进金融创新,不仅需要处理好经济与金融的关系,还要处理好监管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监管政策要为商业银行松绑,要为商业银行推进金融创新营造良好氛围和环境。 一是建立有效利率传导机制。目前,商业银行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建立存款市场化定价机制,但由于金融市场尚不完善,无法为基准利率与银行定价之间设置合理传导机制,极大地制约了商业银行建立市场化定价机制的行为。加强基准利率培育和建立科学的利率传导机制,是当前中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是打破“刚性兑付”。在“刚性兑付”隐性担保预期下,当前我国投资者普遍对投资风险认知不足,希望赚大钱、赚快钱的心态十分普遍。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