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分解催化机理以及氧气分子在担载铂团簇的完美和含有氧缺陷位的锐钛矿Ti02(101)表
面吸附行为作了系统的研究。该研究不仅从理论上揭示了消除甲醛的反应机理以及氧的
吸附行为,并且对于理论分析小的有机分子在金属氧化物担载过渡金属表面催化反应具
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也为催化剂的改进和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首先研究了甲醛在担载一个铂原子的完美锐钛矿Ti02(101)表面催化氧化反应。理
论计算结果表明甲醛和主要的氧化分解中间产物,如双氧亚甲基(CH202)、甲酸盐
Pt.5cTi桥位。在无氧气的参与条件下,甲醛在担载一个铂原子的完美锐钛矿Ti02(101)
表面的分解路径为CH20_CHO_CO;有充分氧气参与条件下,主要氧化分解路径为
解能垒为最高的,因此这一步就成为了有氧气参与下甲醛氧化反应最优路径中的速率控
制步骤。利用Mulliken电荷布居分析方法从电子的转移角度量化的分析了甲醛在担载一
位置界面协同作用促进了表面电子与吸附物种间的转移。利用能垒分解的方法详细的分
析了共吸附的氧原子(O)和氢氧基(OH)对甲醛和双氧亚甲基中的C-H键断裂辅助
作用。
然后,对于氧气分子在担载铂团簇的完美和含有氧缺陷位的锐钛矿Ti02(101)表面
的吸附行为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氧气分子在完美的Ti02(101)表面吸附是物理吸附,
吸附能仅为O.13
eV,而在含氧缺陷位的Ti02(101)表面最稳定的吸附是强的化学吸附,
吸附在氧缺陷位,吸附能为3.59
eV。而氧气分子在担载铂团簇的完美和含有氧缺陷位
Ti02(101)表面吸附,最喜欢的位置主要是铂团簇与Ti02构成的界面处,界面协同作用
促进催化剂表面与吸附氧分子之间的电子转移,因此氧气分子能够化学吸附在这些表面
位置形成最稳定的吸附构型。尽管氧气分子在担载铂团簇的完美和含有氧缺陷位
TiC)2(101)两种不同表面化学吸附时都存在较强的d一尢电子转移,对比转移的电子数和
吸附能数值大小,对于氧气分子的吸附整体而言含有氧缺陷位的表面占一定优势。
关键词:甲醛,氧气,吸附,氧化机理,n爪02
Theoritical on oxidationand
investigation
formaldehyde oxygen
Oil surface
Pt/Ti02
adsorption
Li
Shaoren(Physics)
Directed
Prof.Guo
by Wenyue
Abstract
Thisthesisfocuson the
investigating byplatinum
anatase wellas on cluster
supportedperfect Ti02(101)surface,aS PtD
oxygen(02)adsorption
anddefectiveanatase 0 theoreticalworkshedsnew
supportedperfect Ti02(11)surfaces.The
Ollthetitlereactionsandcanserveasatheoreticaltothe mechanisms
ligh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抗战胜利后湖南省善后救济工作述论(1945_1949)_以善后救济总署湖南分署为中心.pdf
- Claroline网络学习平台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的研究.pdf
- 考虑到气候因素影响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pdf
- Copula理论及在金融分析中的应用的研究.pdf
- Fattailed分布下的VaR和ES模型及实证的研究.pdf
- 科技体制改革对科技创造力解放的理论分析和对策的研究.pdf
- FDI和江西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pdf
- FDI技术外溢的理论分析:正反馈机制和行业集中度的影响.pdf
- 科学发展观的研究.pdf
- F-调和映射的若干结论.pdf
- 丽水山区新农村建设问题的研究.pdf
- 利率期限结构和我国国债定价的研究.pdf
- Pushover方法改进加载模式及其加载方式的讨论.pdf
- P公司绩效管理体系优化和应用的研究.pdf
- P型硅纳米梁压阻特性的研究.pdf
- Si-%2cn-X(n%3d4,5)和Si-%2c5-m-X-%2cm-(m%3d1,2,3,4)原子簇结构和稳定性的理论的研究.pdf
- SiO和SiO%2b分子光谱常数和分子常数研究.pdf
- Sr-%2c2-FeCoO-%2c6-异构体的物性_第一性原理的研究.pdf
-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改进及其应用的研究.pdf
- TMS、三元环体系和异黄酮衍生物的核磁共振谱的理论的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