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挤出成型工艺
挤出成型工艺
摘要:塑料挤出成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固态塑料熔化和连续体冷却、定型。本文介绍了塑料干法和湿法两种挤出工艺以及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的应用;具体描述了聚合物共挤出技术中的多层共挤中空容器共挤出技术、共挤出技术在传感器中的应用、微米层/纳米层共挤出技术和气体辅助共挤出成型技术。
关键词:挤出机;聚合物共挤出;气体辅助共挤出
Extrusion molding process
Abstract : Plastics extrusion molding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solid plastic melt and continuous cooling, finalize the design.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ry and wet plastic extrusion process and two single screw extruder, twin-screw extruder application. Describe the polymer extrusion technology of multilayer co-extrusion hollow container of extrusion technology, extrus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sensor, microns layer of nano/extrusion technology and gas of extrusion molding auxiliary.
Keywords:extruder,polymer extrusion,gas of extrusion auxiliary
塑料挤出成型是使加热或未经加热的塑料,通过成型孔(口模)变成连续成型制品的方法。可用于管材、型树、板材、片材、薄膜、单丝、扁丝、电线电缆的包覆等的成型。由于挤出成型用途广,可以连续化生产,生产效率高,因此在塑料加工工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挤出成型制品占塑料制品总量的1/3以上。2.挤出机
PVC粉料是通过复合模头把几种不同的原料挤出吹制成型中空制品而使制品获得优异的综合性能,具备对水蒸气、CO2、O2或汽油等的阻1是不同结 E/VAL、MXD等高阻隔树脂层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塑料瓶的阻隔性,但对啤酒的包装尚嫌不足,于是开发了所谓活性包装技术,即在MXD中(或在一个共聚酯层中)掺混特种金属盐催化剂制成阻隔层,当空气中的氧进入该层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MXD(或共聚酯)与氧产生化学反应吸氧,而使瓶壁对氧发挥C.G.Camerona等[8]采用共挤出如图1所示。
共挤装置是由两台单螺杆挤出机、两个熔体泵、共挤模块及多层化口模组成。熔体泵控制熔体流向喂料区形成两平行流层,然后流经一系列的分层单元。在分层过程中,层的结构经历垂直分成二料流、水平展开及重新合并,从而使层的数量增倍。很明显n个分层单元将形成22n+1共挤层。该装置已成功地实现4096层、单层厚度低于100 nm的纳米层共挤出(1)新型共混材料
微米层/纳米层共挤直接赋予材料具有很大纵横比的微米甚至纳米片层结构,是制备具有新型形态结构共混材料的有效途径。
(2)阻透材料
微米层/纳米层有限的层空间能有效地促进聚合物分子链的取向和结晶,从而达到增强材料阻透能力的目的。
(3)导电材料
微米层/纳米层尺寸的限制使颗粒的三维空间排列简化为二维空间排列,这有利于研究导电通路的作用机理,特别是当的R. F. Linag等于2000年首次研制成功。该[1]申长雨,陈静波,刘春大,等.2000中国工程塑料加工应用技术研讨会 论文集[M].《工程塑料应用》杂志社,2000.09
[2]严岱年,刘惠文.现代工业训练教程[M].南京市: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45
[3]贾明印,等.工程塑料应用, 2006, 34(1): 66-69.
[4]周宏志,等.橡塑技术与装备, 2004, 30(9): 4-14
[5]陈新辉.塑料包装, 2007, 17(1): 13-2
[6]顾永安.塑料工业, 2006, 34(6): 64-67
[7]陈昌杰.塑料包装, 2006, 16(1): 11-16
[8]Camerona C G,eta.l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 2008,147: 286-291
[9]尹智龙,邓小珍,黄兴元.聚合物气辅共挤成型机理研究.江西科学,2009,27(1):136-13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