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 当炸弹在身边响起1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docVIP

三年级语文下册 当炸弹在身边响起1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年级语文下册 当炸弹在身边响起1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

《当炸弹在身边响起》教学反思 《当炸弹在身边响起》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延安时,敌机扔下的重磅炸弹先后在窑洞门口和门外不远处爆炸,但是毛泽东同志镇定自若,沉着研究作战方案,与周恩来、彭德怀谈论群众运动。 尤其是第三自然段,集中地表现了毛泽东镇定自若的大无畏精神。但当我讲到这儿时,有同学提问:“老师,毛泽东为什么要这样镇定自若,难道他不怕受伤么?” “啊?”我猛然一愣后心想,“是啊!情况这么危险,毛泽东何须如此镇定自若?” 一霎时,我脑中转了好几个念头。我开始想说:毛泽东这是在专心研究作战方案。文中似乎也是这个意思。但当时重磅炸弹在窑洞门口爆炸,硝烟弥漫,又如何能看清地图?声音震耳,又如何能专心思考?就算能看清,就算能思考,情况这么危险(文中说,遍地弹片和烧黑的石头,警卫员都急坏了,可见爆炸力之猛烈),趴下去一会儿难道就耽误了思考?趴下去就不能思考了么?毛泽东难道不知受伤了更耽误思考?毛泽东不怕牺牲?难道说毛泽东是为了表现自己不怕牺牲而愿意扩大无谓的牺牲?逻辑上说不过去。 我还想说:毛泽东身为统帅,这样镇定自若是为了稳定军心。但转念一想,当时窑洞中只有毛泽东一个人,他镇定是给谁看的?稳定的是哪门子军心?他趴到地上躲避弹片难道就是扰乱军心?就遗患无穷?不行!这个理由不成立。 我又想:这样的炸弹爆炸声毛泽东可能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所以镇定。但我又想:作为高级指战员,毛泽东未必常听这么近距离的爆炸声。就算听惯了,第一感觉也应该是伏地躲避弹片,而不是冒着受伤乃至牺牲的危险来仅仅为了表现镇定。 我无言以对,只好实事求是地说:“这个问题,我也不明白。等我弄明白了再告诉大家。” 我至今还没有较好的答案。 学生的问题还没完。当我讲到第二天又有两颗重磅炸弹在门外不远处爆炸了,门窗玻璃全被震碎,气浪像台风一样冲进来时,又有同学提出问题了:“这两颗炸弹的气浪竟这么厉害?昨天那颗还在门口爆炸的炸弹气浪怎么那么差劲?不要说没吹动毛泽东,为啥连毛泽东杯中的茶水都没吹洒?手中的笔都没有吹偏方向?更何况声音震耳,硝烟弥漫,难道毛泽东是石头?有点不符合常理。” “啊?”我又一次张大了嘴巴。 我也弄不明白。 我突然觉得,可能是本文神化了毛泽东,是“高大全”的流毒。可惜,吹牛吹破了皮。但面对学生,我如何解释?我说这是适当的夸张手法?还是说这是中国人奉承神化毛泽东的陋习所致?(文革中,比这稀奇古怪十倍的事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揣测。我自知才疏学浅,见识不广,不敢断言,所以这些揣测当然没有讲给学生。但是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如谁能正确解除我心中的疑惑,让我对学生作出合理的解释,感激不尽。 1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