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便秘的中医药治疗和经验体会.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便秘的中医药治疗和经验体会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省中医院 史仁杰 一、便秘的概念及含义变化 便秘(祕)的“秘”字,有读bì和mì的,《辞海》的注音为bì(闭)。 便秘名称的历史沿革 中医行业标准中,便秘的概念特指“因气阴不足,或燥热内结,腑气不畅所致,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结难解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常指习惯性便秘”。 中医药高等院校教科内科学中的便秘定义较中医药行业标准增加了“粪便不硬,但便而不畅”的内容,已经接近现代西医的便秘概念。 中医没有盆底疾病的相类似病名,但有“虚劳里急”、“虚坐不得便”等类似盆底疾病症状的描述。 二、中医对便秘的认识和治疗 1、注重从整体角度认识便秘 胃热过盛 耗伤津液 使肠失濡润 肺之燥热 下移大肠 导致肠燥津枯 脾气亏虚 大肠传送无力 肝郁气滞 肝郁化火 使大肠气机传导不利 肾阴不足 肠失濡润 大肠传化失常 肾阳不足 阴寒凝滞 津液不通 2、明确便秘有不同的性质特点 根据疾病性质的不同,分为四类。 不同性质便秘可以互相兼夹或转化 不同性质便秘可以互相兼夹或转化 3、收集病史偏重整体,局部检查有所不足。 4、通过辨证倒推病因 5.根据证型分别论治 6、以整体治疗为主,手段众多 诊治便秘的经验和体会 2009年9月4日至2011年2月25日我在我院门诊共诊治219例便秘患者。    患者年龄分布 2、便秘患者在门诊患者中的构成 3、便秘患者的复诊率 4、既往检查、治疗史 说明:    中医没有盆底疾病的相类似病名,但有“虚劳里急”、“虚坐不得便”等类似盆底疾病症状的描述。 5、既往服泻药时间    平均:6.59年,最长:22年,以持续、间断服药为主。 6、证型 肾 阳 虚 型:174例 脾虚气弱型: 28例 气阴两虚型: 2例 脾肾阳虚型: 1例 气血两虚型: 2例 脾虚湿热型: 3例 阴虚肠燥型: 7例 胃失和降型: 2例 7、代表方 8、配合使用成药情况 辅助用药 9、疗效 10、起效时间 体会 1、慢性便秘以虚证为主  慢性便秘:以虚证为主,多为虚实夹杂。  治疗:补虚润肠,补调结合→疗效好。 慢性便秘以虚证为主的原因 禀赋差(先天不足) 调养失当 长期用泻药(正伤) 2、辨证为主,早期配合对症治疗 辨证治疗→远期疗效好。 对症治疗→远期疗效差。 早期对症处理,早起效,增信心。 对症用药: 大便干:麻仁、肉苁蓉、芒硝     或用福松、杜秘克。 大便湿烂:不用润通药。 对症处理:起效快--三天。 对症治疗不使用峻泻药。     峻泻药--增加后期治疗难度。 3、舌象、脉象很重要 是重要诊查手段   有症状→结合舌象、脉象→辨证→治疗   无症状→主要依据舌象、脉象→辨证→治疗 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 便秘症状改善后  舌、脉同步改善→预后好          舌脉未同步改善→预后差 4、直肠指诊对辨证和辨病都有用 对辨病有用。 对辨证同样有用。    问诊资料不足时→重要依据。 5、不能根据检查结果辨证。 排 便 造 影  中医证型 肛管直肠测压  西医诊断 盆 底 肌 电 图 6、起效后要巩固治疗   辨证为主的治疗,多在一周左右起效   需坚持治疗1至3月,保证远期疗效。 巩固治疗 消除便秘症状 调整脏腑功能 补益气、血、阴、阳虚损     7、便秘的预后与证型有关 8、饮食、生活的指导很有必要。 来诊前服用泻药情况 服泻药 85例 39% 未服泻药 134例 61% 泻 药 种 类 中(成)药 含芦荟:12例 含大黄:15例 含决明子:15例 西 药 刺激性:果导片4例 容积性:福松3例 含肉苁蓉:7例 含番泻叶:7例 便秘及其他症状均无改善。 无 效 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天,或便质干结改善,其它症状都有好转。 有 效 便秘有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及粪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时间在48个小时以内,其它症状大部分消失。 显 效 大便正常或恢复至病前水平,其它症状全部消失。 临床痊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l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131~133. 疗效标准 复 诊 患 者 82 例 临床痊愈71例(86.6%) 有效6例 无效5例 46例 93.9% 问诊 脉象 舌象 症状 无 表达 不准确 反映疾病特征 易错误 难辨证 较可靠 正常 低

文档评论(0)

wanni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