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编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1、神权法思想
2、以宗法为核心的礼治思想
第一章 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
主要阐述神权法思想在夏、商、西周三代的发展变化过程: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
夏、商的神权法思想主要体现为 “天命”、“天罚”。
西周的神权法思想出现一次重大转变:“以德配天”说。
本章考点总结:
1、夏、商神权法思想的具体表现
2、神权法思想在西周有什么变化
3、“以德配天”说的内容、实质及意义
第一节 夏、商奴隶主的“天命”、“天罚”思想
一、夏代的神权法思想
相传夏朝奴隶主贵族已开始利用“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
二、神权法思想在商代的发展
1、神权法思想发展到商代进入高峰。
2、商王专门豢养了一批向上帝请示的人,叫做“卜”、“巫”、“祝”。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占卜”或“卜筮”,做沟通神人的工作。
3、“天命”、“天罚”说的实质不过是用上帝的意志来体现国王的意志,以便统治者从精神上奴役和威慑人民。
第二节 西周“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
一、神权法思想在西周的变化
1、周公提出了“以德配天”说
2、“以德配天”说的内容
周公认为天命是有的,但“惟命不于常”,只有有德者才可以承受天命。
二、“以德配天”说的意义
1、意味着神权法的动摇。
2、从对立面的角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力量的强大及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 维护宗法等级制的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
本章是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中的重点章节之一,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将有助于对以后各章,尤其是对儒家思想及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理解。
本章考点总结:
1、宗法等级制的内容
2、礼治的基本原则及特征
3、周公“慎罚”的主要内容
前 言
“宗法”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
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容:
1、嫡长继承制
2、分封制
3、“世卿世禄”制
第一节 以“亲亲”、“尊尊”为原则的礼治
一、礼治的基本原则
1、“亲亲”
2、“尊尊”
(3、“长长”;4、“男女有别”)
二、礼治的基本特征
1、“礼不下庶人”
2、“刑不上大夫”
第二节 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
一、“明德慎罚”
“明德”即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特别强调统治者要“敬德”:
(1)勤政修德,力戒荒淫。
(2)重视小民的力量,宽以待民。
二、区别对待,罪止一身
“慎罚”说主要内容:
1、对罪犯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2、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
3、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
4、刑罚适中。
第二编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本编是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中的重点。
1、革新家的改革立新思想
2、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法律思想
第三章 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
主要阐述三位革新家管仲、子产和邓析的法律思想。
本章考点总结:
1、管子的“国之四维”
2、管子对周礼进行改造的主要内容
3、管子“以法统政”的思想
4、管子经济立法“令顺民心”、“与民分货”的主张
5、子产对“礼治”继承和改造的表现
6、子产铸刑书、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7、子产“宽猛并用”的刑法思想
8、邓析“不法先王、不是礼义”的主张
第一节 管仲的改良旧礼和以法统政思想
一、“修旧法,择其善而业用之”
1、“修旧法,择其善而业用之”
2、“国之四维”
3、对旧礼进行了四方面改造
二、“作内政而寄军令”
1、主张以法理政、以法统军、以法治民
2、确定治国总方针:“作内政而寄军令”
3、具体做法:“三国五鄙”制度和“四民分居定业”论
4、“以法统政”思想的基本特征:寓兵于农,把军事制度融会于行政制度
5、“以威治民”的主张
三、“令顺民心”,“与民分货”
1、立法主张的特点:
一是强调物质利益。
二是重商。
2、经济立法主张:
“均地分力”、“与民分货”、“相地而衰征”等。
3、重商主义的表现:
一方面加强官营商业、手工业。
同时提倡重农节用,抑制富贾大商。
第二节 子产的立法救世思想
一、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
1、礼与仪有本质区别;主要表现为行为规范。
2、将礼从礼节仪式中独立出来加以自然化、社会化,是对传统天命神权观念的一大突破,是春秋时期法律思想的一大进展。
3、论述礼是天、地、民的总规则时,着眼点在“民”。
(1)不使“民失其性”要“奉之以礼”;
(2)礼义与民心矛盾,改革礼义以适应民心;
(3)为得民心,执政者对礼义可“有所反之”。
打破“礼不下庶人”原则,开创后来礼治过渡到法治的先河.
二、改革内政,创立新制
也从改革行政编制和土地制度入手。
1、区分国都乡村;
2、建立上下尊卑秩序;
3、改革传统井田制,
4、重新划分田界,明确各家土地所有权;
5、把农户和居民按“伍”编制,严加管理;
6、奖赏忠于职责和奉公节俭,打击骄奢淫逸。
三、铸刑书,公布成文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