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龙江漠河盆地构造特征与成盆演化
维普资讯
第 9卷 第 3期 高 校 地 质 学 报 V01.9 No.3
2003年 9月 GeologicalJournalofChinaUniversities Sept.2003
黑龙江漠河盆地构造特征与成盆演化
张 顺 ,一,林春 明2,吴朝 东 ,杨建国3
(1.北京大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 100871;2.南京大学 地球科学系,南京 210093;
3.大庆油田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 163712)
摘 要 :对漠河盆地的地层层序、构造特征和构造单元 、盆地演化过程等进行 了研究。漠河盆地盖
层主要为侏罗纪陆相煤系地层及 白垩系火山岩 ,属典型的二元结构。晚侏罗世中期 由于蒙古—鄂
霍茨克洋的关闭,额尔古纳微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 ,使盆地西部产生逆冲推覆构造,地层缩短
量在 64km以上。晚侏罗世晚期到晚 白垩世 ,盆地进入西太平洋构造域演化阶段 ,处于拉张环境,
在盆地中部和东部发生了三期大规模 的火山活动,形成火山断陷盆地 。因此,漠河盆地经历了蒙
古—鄂霍茨克洋和西太平洋两种不同构造域 的演化阶段,具有西部挤压推覆 、中部和东部拉张断
陷构造特点。
关 键 词 :漠河盆地 ;构造特征 ;盆地演化
中啊分类号 :P5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7493l2003)03-411-09
1 前 言
漠河盆地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 ,行政 区划分属漠河 、塔河两县管辖 ,地理坐标位于东经
121。30~126。,北纬 52。--54。之间 ,盆地西部延入蒙古国境 内,北面及东面过黑龙江延入俄罗
斯境 内。大地构造上归属蒙古一鄂
霍茨克褶皱带 中的额尔古纳微板块
(图 1)。该微板块是 中国东北拼贴
板块的一部分 (谢鸣谦 ,2ooo),其北、
西与西伯利亚板块相邻 ,东与布烈雅
微板块相接,南与大兴安岭北端相
接 ,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和中国东北拼
贴板块碰撞缝合 的部位。在现今大
地构造上 ,特别是在东北亚大地构造
演化上 占有重要 的地位 。本文研究
范围仅限于中国境 内部分的漠河盆
地 (图 1)。 图 1 漠河盆地区域构造位置图 (据谢鸣谦,2000;修改)
对研究区地层层序 、构造特征的 Fig.1 RegionalstructuremapofMohe
研究 ,始于20世纪 踟 年代,前人依 Basin(afterXieMingqian,2000;with~ sion)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第一作者简介:张顺,男,1963年生,黑龙江省庆安县人,200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地
球与空问科学学院博士后 。
维普资讯
412 高 校 地 质 学 报 9卷
据露头资料 ,从野外地质普查角度做了有意义的研究 (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1988);20世纪90
年代 以来 ,运用煤 田地质基本原理对沉积地层 、构造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毛建 民等 ,
1996);近年来 ,结合东北亚大地构造演化史又对其构造演化进行初步研究 (谢鸣谦 ,2000;任建
业等 ,200o)。综合上述及 已有研究成果 (鲁金伟等 ,1992;曹熹等 ,1994;毛建 民等 ,1996;王骏
等 ,1997;李锦铁等,1999;谢鸣谦 ,2000;任建业等,2000),中国东北及邻区大地构造演化历史
可概括为三个阶段:(1)寒武纪至二叠纪众多微板块分离到聚合的过程 ;(2)早、中三叠世中国
东北拼贴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拼贴的过程 ;(3)晚三叠世至晚白垩世中国东北拼贴板块与西伯
利亚板块之间的蒙古一鄂霍茨克洋张开到闭合的过程。
上述成果对研究本区地层层序 、构造特征及成盆演化有着重要作用,但就其研究的系统
性 、全面性尚嫌不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