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虚静与“迷狂”.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虚静与“迷狂”

摘要 创作主体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往往会进入一种极致状态,通常称之为“灵感”。 而这种“灵感”状态,在中西方却表现为看似截然相反的两种心理状态一虚静 与迷狂。这无疑是种西方传统文化和文论差异的直接反应。 在中西美学史上,作为审美观照理论,虚静与迷狂都有深远的历史渊源。中 国主要有老子、庄子、陆机、刘勰、苏轼、严羽、王国维等;西方主要有柏拉图、 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弗洛伊德、荣格等。他们无一不是提倡这一学说的中坚。 在这两条人流里,老子和柏拉图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轴心时代的东西方民族的 伟大代表。他们的哲学思想,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美学思想是中西审美观照理 论的源头。对这一源头进行一番比较性的考察,有益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西审美 观照理论的各自特征。如,不同的哲学根源一道与理念、不同的审美途径等。 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两者惊人的相似之处。如,共同的内在指向一在于日常情 感的疏离中,使创作主体的“自主情结”得以显现。寻根究底,两者都是理性与 非理性、。意识与无意识的完美结合。 通过“诗学阐释学”的基本思路,对“虚静”与“迷狂”进行比较研究,可 以看出两个概念并非可以用相同点或不同点来加以概括。他们是一对互含互摄、 相互交织,难以划清一个界限的概念。本论文通过比较诗学研究中的“视域交融” 理论,使两个概念范畴在互为参照的前提上,使两者更加明晰,并在此基础上再 诗学审美观照理论这一大的背景体系中,使两者融会贯通,更加凸现两者在文学 艺术这一独特领域中的魅力以及共同的特质。 关键词:虚静迷狂道理念理性非理性 AbstraGt Whenan is onhis of would be inditingpersonfocusing work,he usually creating all absorbedin utmoststatuswhichis called thestatusof normallyinspiration.And the and would intwo intheWesternthe inspirationappear completelyoppositeways Eastern—theXu the are the mania,which Jing(untroubledness)andundoubtedly reflectionofthetraditionalculturaldifferenceandtheliteraturedifference theory between也eWesternandtheEastern. In the oftheWesternandtheEastern the ofthe history aesthetics,beingtheory aesthetical theXu andthemaniahave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bothJing long deep havebeentheoreticiansLao origin.InChina,there like Zi,LuJi,LiuXie,

文档评论(0)

qiaochen1711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