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摘要
本试验以自交系沃30和沃30与地方种质沃日黄优株经混粉重组后新育的8个重组
改良系及其10个测验种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90个组合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试
验,配合力分析和SSR分子标记探讨了利用地方种质与其选系重组的育种效果。结
果表明:
1.沃30及8个重组改良系在8个主要性状上的差异较大,其中以单株产量的
变异系数最大达48.56%,以穗粗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1.05%,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
为20.94%。沃30与8个重组改良系基因型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除百粒重外
其余7个性状在供试材料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揭示了沃30与基础种质沃
日黄重组后选系发生了明显变异。沃30与8个重组改良系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
重组改良系A3的株高显著高于沃30,A5和A8的株高极显著低于沃30,其余重
组改良系与沃30差异不显著;重组改良系A2的穗位高显著高于沃30,A1、A5和
A6的穗位高极显著低于沃30,其余重组改良系与沃30差异不显著;重组改良系
A2
A3、A5、A6、A7和A8的穗长极显著小于沃30,A1的穗长显著小于沃30,
A6显著大于沃30,其余重组改良系与沃30差异不显著;重组改良系A1、A4、A5
和A8的轴径极显著大于沃30,A3显著大于沃30,其余重组改良系与沃30差异
不显著;重组改良系A1、A3和A4的穗行显著或极显著多于沃30,其余重组改良
系与沃30差异不显著;重组改良系A3的单株产量显著高于沃30,重组改良系A5、
A6和A8的单株产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沃30。进一步说明沃30与基础种质沃日黄
重组后选系使这些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异。
2.配合力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粒深GCA差异在沃30及8个重组改良系间不
显著外,其余性状的GCA和SCA在被测系及其所配组合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
差异。从单株平均产量及其构成性状GCA综合表现来看,重组改良系A1、A2和
A8的GCA表现较优。其中,重组改良系A1的穗长、粒深、穗行数和行粒数的GCA
表现较优,秃尖长、轴重和株高的GCA表现较差:重组改良系A2的穗长、穗行数、
行粒数、秃尖长和百粒重的GCA表现较优,但轴重、粒深的GCA表现较差;重组
改良系A8的穗长、穗粗、粒深、穗行数、出籽率和百粒重的GCA为极显著正值,
轴重和轴径的GCA为极显著负值,缺点是穗位高和秃尖长的GCA为极显著正值。
了2次,A6出现了1次。
3.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沃30及8个重组改良系进行检测,从216对引物中筛
选出的31对引物在玉米的10对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85个
等位基因,单对引物检测到2.5个等位基因,平均为2.74个。平均多态信息量(PIC)
4.根据SSR分子标记结果,分析沃30与8个重组改良系间的遗传差异发现,
沃30与8个重组改良系间的基因型存在较大差异,多数供试材料经不同引物扩增
后具有1.2条扩增带,部分供试材料经扩增后检测到3条扩增带,少数供试材料经
扩增后检测不到扩增带。31对引物均检测到了与沃30不同的基因型,而不同引物
检测到的基因型种类不同,单对引物最高检测到5种基因型,最低检测到2种基因
型,其中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量和标记索引值均相对较高的引物检测到的基因型
种类较多,表明等位基因数、多态性息量和标记索引值越高对基因型的检测效果就
越好。进一步统计出每对引物检测到的8个重组改良系基因型与沃30基因型相同
的百分率,最高为87.5%,最低为0,变幅较大,同样表明重组改良系与沃30间存
在较大的遗传差异。按照SSR标记位点归类,计算每条染色体上相同基因型百分比
的平均值发现,染色体9检测到的相同基因型百分比的平均值最高为75%,染色体
l上的3对引物平均值最低为16.67%,远远低于基因组上相同基因型的比例52.4
%,由此推断,沃30与沃日黄的基因重组可能较多发生在染色体1上。
5.根据SSR分子标记结果,计算沃30与8个重组改良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
其变幅为0.47,0.84,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O.61,平均值较大,但变幅也较大;根据
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沃30及8个重组改良系划分为三类,重组改良系
分别聚为一类,表明重组改良系出现3种分化趋势。
6.沃30与基础种质沃日黄优株重组后所育的部分重组改良系在部分农艺性状
及主要产量性状GCA表现方面优于沃30,说明采用沃30与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