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08-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条文(8隧道).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8-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条文(8隧道)

8 隧 道 8.1 一般规定 8.1.1 隧道设计必须考虑列车进入隧道诱发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对行车、旅客舒适度、隧道结构和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8.1.2 隧道衬砌内轮廓应符合建筑限界、设备安装、使用空间、结构受力和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等要求。 8.1.3 8.1.4 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应对其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地段基底的变形进行观测。 8.1.5 隧道辅助坑道的设置应综合考虑施工、防灾救援疏散和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等功能的要求。 8.1.6 隧道结构防水等级应达到一级标准。 8.2 衬砌内轮廓 8.2.1 隧道衬砌内轮廓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 1 隧道建筑限界; 2 股道数及线间距; 3 隧道设备空间; 4 空气动力学效应; 5 轨道结构形式及其运营维护方式。 8.2.28.2.3 曲线上的隧道衬砌内轮廓可不加宽。 8.2.4 8.2.5 双线、单线隧道衬砌内轮廓如图8.2.5-1~4所示。 图8.2.5-1 时速250km/h双线隧道内轮廓(单位:cm) 图8.2.5-2 时速300350km/h双线隧道内轮廓(单位:cm) 图8.2.5-3 时速250km/h单线隧道内轮廓(单位:cm) 图8.2.5-4 时速300、350km/h单线隧道内轮廓(单位:cm) 8.3 隧道衬砌 8.3.1 暗挖隧道应采用复合式衬砌,明挖隧道应采用整体式衬砌。 8.3.2 防水型隧道二次衬砌应考虑静水压力对结构受力的影响。 8.3.3 Ⅰ、Ⅱ级围岩隧道衬砌宜采用曲墙带底板的结构形式,Ⅲ~Ⅵ级围岩隧道衬砌应采用曲墙有仰拱的结构形式。 8.3.4 隧道衬砌内轮廓宜采用圆形断面,单线隧道可采用三心圆断面,边墙与仰拱应圆顺连接。 8.3.5 8.3.6 隧道二次衬砌Ⅳ~Ⅵ级围岩地段采用钢筋混凝土;Ⅰ~Ⅲ级围岩地段宜采用混凝土,并可掺加一定比例的纤维。 8.4 洞内附属构筑物 8.4.1 隧道内设备专用洞室应根据相关专业要求设置。可不设置供维修人员使用的避车洞。 8.4.2 隧道内应设置双侧电缆槽,电缆槽盖板应平整,铺设稳固。 8.4.3 水沟或电缆槽结构外缘至同侧轨道中线的距离,不应小于2.20m, 靠近道床一侧的沟(槽)身应增设构造钢筋。 8.4.4 隧道长度大于500m时,应在洞内设置余长电缆腔,可与专用洞室结合设置。余长电缆腔应沿隧道两侧交错布置,每侧间距宜为500m。长度为500~1000m的隧道,可只在其中部设置一处。 8.4.5 当隧道长度大于2000m时,可根据接触网设计要求在洞内设置下锚区段。下锚区段宜布置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 当隧道内接触网固定结构采用预埋滑槽时,隧道衬砌结构应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 8.4.6 隧道衬砌结构应按照有关专业要求预埋综合接地系统相关的设施。电缆过轨通道宜采用预埋过轨管方式。 8.4.7 高速铁路隧道内附属构筑物设计应考虑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所产生的压力变化和列车风对附属构筑物结构及安装件的附加受力影响,设计时应按照最不利情况组合考虑。 8.5 洞口结构 8.5.1 隧道洞口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质和环境条件,综合考虑景观要求,贯彻执行“早进晚出”的设计理念。隧道洞门优先选用斜切式和帽檐式结构形式,以减少洞口边仰坡开挖。 8.5.2 当洞口附近有建筑物或特殊环境要求时,宜设置洞口缓冲结构,并符合表8.5.2要求。 表8.5.2 洞口缓冲结构设置要求 建筑物至洞口距离 建筑物有无特殊环境要求 基准点 微气压波峰值 <50m 有 建筑物 按要求 无 ≤20Pa ≥50m 有 距洞口20m处 <50Pa 8.5.3 隧道洞口缓冲结构设置应考虑列车类型及长度、隧道长度、隧道净空有效面积、隧道轨道类型、隧道洞口附近地形和居民情况等因素。 8.5.4 洞口缓冲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缓冲结构形式应从实用美观角度出发,结合洞口附近的地形环境条件确定,宜采用与隧道衬砌内轮廓形状相似的开孔式结构,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形式; 2 缓冲结构当横断面不变时,侧面或顶面应开减压孔,减压孔面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宜为隧道净空有效面积的1/5~1/3; 3 缓冲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4 预留设置缓冲结构条件的洞口,当有路基挡土墙时,其位置应在缓冲结构之外。 8.5.5 隧道洞口上方有公路跨越时,公路应设置防撞护栏及监测设备。8.5.6 两座隧道洞口8.6 防排水 8.6.1 隧道防排水设计方案应结合隧道洞身水环境要求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隧道防排水应采取“防、堵、截、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地下水环境保护要求高、埋深浅的隧道应采用全断面封闭防水。 8.6.2 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应铺设防水板,防水板厚度

文档评论(0)

qiaog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