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的综合防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的综合防治.doc

?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的综合防治 摘要: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是一种新的病害,近年来对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阐述了小麦禾谷胞囊病的发生与危害,并从综合防治的各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的具体防治方法,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禾谷胞囊线虫? 发生危害? 综合防治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是一种新病害,近年来,我国11省都相继发现了小麦禾谷胞囊病。在小麦主产区河南,小麦禾谷胞囊并已经对小麦的产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然而,在生产中,人们对胞囊线虫病还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对于其防治,也基本上束手无策。因此,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的发生危害和防治方法进行总结和普及,从而指导生产是防治此病的当务之急。 1.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危害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是为害小麦等禾谷作物的世界重要线虫病害,病原物为燕麦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属线虫纲,垫刃线虫目,异皮线虫科,异皮线虫属,为害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禾谷类作物和紫羊茅、牛尾草、羊茅等40余种牧草[1,2,3]。 受害小麦在越冬苗期症状不明显,来年开春小麦返青后不久,受害植株叶片由下而上开始黄化,僵苗不长,苗子瘦弱,粪似缺肥症;到分蘖期地上部表现为成团黄化,植株生长矮化,分蘖降低生长稀疏;拔节期明显矮于健株,病苗在田间分布不均匀,常成团发生,在生长中后期,小麦群体常现绿中加黄,高矮相间的山丘状。矮化植株穗通常小且籽粒不饱满,病苗地下根短,侧根多,病根在靠近侵染点的地方分叉,侧根呈二叉型,在抽穗至扬花期,根上有白色亮晶状的胞囊,这是识别该病的主要标志,也是该病与生理病害区别的主要特征。后期白色胞囊变成褐色胞囊,随病残体或直接遗落于土壤中[4,5]。 该病害于1874年在德国首先发现, 1975年在美国俄勒岗首次(Oregon)报道,该病害发展速度很快,挪威仅1985~1995年10年间,发生面积就增加了70%[6]。现在该病已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的英格兰、比利时、瑞典、俄罗斯、挪威、加那利群岛、苏格兰、意大利、波兰、法国、荷兰、丹麦、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希腊、前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以色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秘鲁、利比亚,非洲的南非、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亚洲的巴基斯坦、伊拉克、中国[7,8] 、沙特阿拉伯、日本、印度、和伊朗等37个小麦生产国发生、危害。 在我国,该线虫病害过去长期当成生理病害(缺肥,缺水等)而忽略对其研究,自1989年在湖北首次报道以后,目前已证实该线虫在北京,山东,河南[9.10],**,**,山西,湖北,**,青海,内蒙,贵州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均有分布[11,12,13],几乎涵盖了我国大部分小麦生产区;作为我国小麦主产区,河南省自1990年在**市发现该病害以来[14],为害日益严重,2007年普查结果显示,除**、**、外,全省18个省辖市中已有16个市发病,发病面积达118.35万公顷。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在世界范围内已造成严重的危害,在中国河南省,因该病造成的小麦产量损失为28.8~35.6%[15];巴基斯坦小麦因为此病害减产15~20%;沙特小麦减产40~92%,大麦减产17~77%;在印度的拉贾斯坦,小麦因之损失47.2%,大麦损失87.2%;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小麦因之损失30~50%;该病害还导致澳大利亚大麦减产20%,小麦减产23-50%,在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和**大利亚,小麦受害面积200万公顷,严重时损失73%~89%。欧洲每年因为此病害造成3百万英镑的经济损失,澳大利亚为7200万澳元 [16]。除了该线虫本身引起为害损失外,该线虫还可以引发多种真菌性病害如根腐病等,加重其损失。 2.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的防治 在中国的小麦产区,当每100g土中有胞囊10个以下时,对小麦生长有轻度影响,小麦减产2%以下;当100g土壤中胞囊达20个时,产量损失急剧上升。由此制定出来的是:对低于750Kg/hm2的低产田块,每100g土中达50个胞囊时,考虑防治;高产地块(6000Kg/hm2以上),每100g土中有9个胞囊,就应防治;对中等产量的地块,每100g土中有胞囊20个时,必须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对没有发生该病的大多数麦区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严防小麦胞囊线虫的传入;对于已经发生的地区采取轮作和抗病育种为主的措施,控制危害。 2.1 农业防治 2.1.1 休耕 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就是休耕。闲置耕地可降低线虫的密度,在炎热的夏季,1~5cm的耕作层内线虫数量减少9.3~42.4%,相对应可使作物增产4.4~97.5%[17].阳光和干热的风也可使胞囊内的卵和幼虫因干燥而死亡。长期的实验表明,50%(轻质土壤为80%)的耕地不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