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一直是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的重点研究内容,随着认知语
言学的兴起和发展,~些认知理论也被用来阐释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由于认知语
言学中的隐喻和转喻不再仅仅被看作是普通的修辞手法而是人们思维的方式,因
此有理由从认知隐喻和认知转喻的角度来阐释语篇连贯的建构过程。尽管已经有
人注意到隐喻和转喻在语篇层面上发挥作用,但很少有人对隐喻和转喻的语篇功
能进行系统的研究,从隐转喻1结合的视角进行专项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在此
背景下,本研究借鉴国外篇章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结合汉英语中的实例,分别从
概念隐喻,概念转喻以及隐转喻结合的角度对语篇的衔接、连贯功能进行了较为
深入的研究。旨在以实例揭示隐喻转喻思维如何影响语篇意义和概念的建构,剖
析隐喻和转喻如何促成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论证概念隐喻、概念转喻与语篇连
贯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弥补现今研究中的不足。
文章首先回顾了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研究历史,总结了以往及当前学者们从隐
喻和转喻的角度构建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认知隐喻、认
知转喻和隐转喻三个方面论述了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建构机制。
分析结果显示:不能单纯从隐喻或转喻一个方面全面地阐述语篇衔接与连贯
的建构机制,而是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比较充分的解释和理解。原因可
能是认知隐喻研究是建立在寻找两个认知域之间的相似处之上的,而这些相似处
可能是两个认知域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这就为转喻的存在和发挥作用提供了空
间。
本文尝试使用学科交叉方法以及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英语篇的衔
接与连贯进行隐转喻视角的研究。作为认知语言学基本的构成理论成分,隐喻与
转喻将为不同层面上意义构建的研究,特别是语篇的连贯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并
进一步丰富隐喻与转喻的理论研究。另外,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语篇衔
接与连贯的建构过程,可以为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者提供一个新的角度,从而提
高外语教学或者学习的效果。
本文在最后讨论了连贯研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有语料进
行更细致的挖掘,并对汉英语的语篇连贯进行对比研究;二是将本文结论应用于
教学,进行实证研究以对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给予进一步证明。
关键词:衔接,连贯,隐喻,转喻,隐转喻
1 interactionof in
G00ssens,L.1990:Metaphtonymy:Themetaphor锄dmeton),Iny
for
linguisticaction.Co鲥tive
expressions Lin鲥stics(1)323·340.
Abs仃act
AbStraCt
Textcohesionandcoher%cehaSbe吼me of of
keypointsteXt觚alysis
fImctional me of
g咖nm筑wimdevelopm锄tco趴itivel锄guage,some
cogflitiVe
tlleori鹤areuSedt0 tllecohesion觚dcohercIlceof
eXplain text.Mct印hor锄d
are not aSnlecommon
metonymyrcg砌odomy meansofrhetoricbutalso勰the
me趾sof it’sre硒onable向rusto meC0nstnl以onoftext
tlloug坻so eXplain process
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