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代诗歌四首》教案——七年级上册.docVIP

15·《古代诗歌四首》教案——七年级上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5·《古代诗歌四首》教案——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第一课时 导入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学习《古代诗歌四首》。在正式讲课之前,老师要交给大家一个学习古诗的方法。那就是我们要做到“情景交融”,也就是说当你在诗中明白了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景来承载什么样的情感的时候,你就可以说你充分的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读懂了作者的心灵。下面我们就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曹操的《观沧海》来看。看看这两位作者怎样在作品中做到情景交融。 齐读导语,分析导语要求 《钱塘湖春行》 作者及作品简介 齐读注释 补充 曾任翰林学士等职,后因上书言事被贬,任杭州、苏州刺史。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创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学生练读后齐读 三、探究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色? 选取一个景物谈谈它的特点? 作者除了在这首诗的景色描写过程中,抓住了每个景物的特点的同时,他还采取了一种写作手法,是什么写作手法? 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 作者通过哪个字或者哪个词表现了西湖生机勃勃的动态特点?——为什么选用这两个词? 作者通过描绘西湖唯美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能不能用诗中的两个字来表述一下? 四、小结 《观沧海》 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观沧海》。 作者作品简介 1、齐读注释 2、补充: ①曹操性格:有抱负《三国演义》 ②《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打破盘踞在我国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他经过碣石山,触景生情,写下了这诗。 ③关于汉乐府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学生练读 要求:注意节奏停顿,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感情 指导: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三、学生质疑→老师补充 1、澹澹 2、竦峙 3、若 4、碣石 四、老师提问 1、哪些句子是写看到的景色? 2、试选取一个景物说说这个景物的特点? ——动静结合 3、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这个虚写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 ——指出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4、借助实写和虚写的景色,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5、讲解写作手法——借景抒情(与《钱塘湖春行》对比)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先情后景;触景生情——先景后情) 五、学生选择其中一篇练读 要求:化身为曹操,注意想象。 过程:自由练读→一生试读(师生点评)→老师范读→自由练读(两篇都要) 六、练笔 试采用借景抒情或者触景生情的写作手法描写一个或者一组景物,写出自己的感情。 七、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出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情景交融写作中的两种方法——触景生情和借景抒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同样想表达思乡之情的两首诗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两首诗都是写乡愁的,那么两位作者又分别选择了什么样的景物来表达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感受一下! 《次北固山下》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齐读注释 二、练读后齐读 三、师生探究 1、你从诗中的哪句话能够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2、作者是在什么时候思念家乡的呢?(原句回答) 3、这个时间段会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一个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5、王湾是因《次北固山下》而出名的,你觉得是哪句话可以被奉为经典? 四、小结 五、齐读 《天净沙·秋思》 作者、作品简介 齐读注释 补充 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与关汉卿、王实甫(pu)、白朴,并称为元代杂剧四大家。他的散曲中又其以《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的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指之最佳音”。 二、齐读 三、师生探究 1、由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2、作者是借助了哪些景物来表达的? 3、请选取一个景物来细说它的特点。 四、学生质疑(老师补充) “小桥流水人家”和前后悲凉的感情基调好像不搭,是不是一个败笔? ——以乐景衬哀景 五、朗诵练习 过程:自选一首练读→老师范读→齐读 六、哪首诗最能引起你的共鸣? ——“秋思之祖” 七、练笔 以第三人称描述《天净沙·秋思》中的情景,可以选取一个景物或者几个景物细致描写。 范例:一个秋日的黄昏,一个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缤纷;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乌鸦已经归巢,不时的响起几声低鸣。不远处,小桥流水旁是燃起炊烟的稀落

文档评论(0)

6358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