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做泊秦淮课件
* 题李凝幽居 贾岛 学习目标 熟读背诵诗文,能表述诗句含义及诗人情感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779~843),字浪仙,唐代(中唐)诗人,范阳(今河北涿[zhuō] 州)人。曾出家为僧,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元和六年(811),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文宗时任长江主簿[bù],世称“贾长江”。武宗会昌三年(843)卒于普州。 贾岛擅长五律,苦吟成癖,“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与孟郊齐名,世称“郊寒岛瘦”。其诗遣词造句,刻意工求,常写荒寒枯寂之景,表现愁苦幽独之情。其集中300多首存诗,绝大部分是寄赠酬唱之作,题材狭窄,偏重炼(字)句,忽视完整艺术境界的创造。 贾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著有《长江集》10卷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首联属于环境描写,开篇点题(诗题中的“幽居”二字):一条野草丛生的小径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附近也没有别的人家。白描勾勒环境的幽深僻静,语言洗练,暗示出李凝是一位隐士。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颔联描写自己步入幽居所见所闻的景色。句中的“ 僧”,是作者自称。诗人写景,难在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景致,此诗巧妙地抓住了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瞬间。 月色皎洁,池水潋滟,池边浓绿的树林里闪动着斑驳月光,鸟儿在树上栖宿。在这万籁俱寂的荒园里,一个僧人在轻轻敲门,其声笃笃,俨然一幅有声有色的图画! “鸟宿”在高处,是静景,“僧敲”在低处,有动态,有音响,一高一低,一静一动,相互配合得多么和谐!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颈联写回归路上所见。诗人走过一条小桥,但见月光照耀下的原野,色彩斑斓;晚风轻拂,云脚(雾)飘散,仿佛山石在移动。这一联以幻写真,亦真亦幻,更显出月色的迷离,环境的清幽,造化的神奇。 对于这两句,你还有不同的理解么?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尾联是抒情,点明全篇主旨(卒章显 志)。诗人面对友人幽居周围的幽美 迷人景色,对隐逸生活无比神往。他 在心里说,我暂且离去,不久当会重 来,一定不负共同归隐的相约。 合作探究 探究:“推”和“敲”哪个更好,理由有哪些? “敲”字将环境衬托得更为幽静,把诗人的心境表现得更为透明。试想:月光融融,一片寂静,走过草径荒园,来到友人门前举手敲门,耳闻一两声“咚……咚……”的敲门声音,却久久不闻友人应门,只见树上被惊起的宿鸟……幽然之境顿出,孤寂之心情也不言而喻。 用“推”给人感觉,氛围不免死寂,缺乏生气;抒情主人公似乎毫无思想,精神麻木,这就无法与“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有所待有所期盼的活生生的灵魂对应。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牧的诗歌在晚唐极负盛名。其诗或讽刺统治阶级的荒淫误国,或斥责官僚、边将的昏庸苟安,或抨击藩镇的分裂割据,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他的诗作中,绝句最妙,一向为读者所喜爱。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有《樊川文集》问世。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应怎样理解。 首句,写轻轻的暮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沉寂的沙滩,表现了一种空冷愁寂的情调。这是诗人带着吊古伤今的情怀游览六朝金粉繁华圣地的特殊感受。次句,写夜晚时分,诗人的小船停泊在秦淮河靠近对岸酒家的地方。这里点明看到了“酒家”,至于酒家是灯红酒绿,还是顾客癫狂暴饮,这些都给读者去联想,去补充。时间,地点,人物都在这里做了交代,为后两句做了铺垫。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诗人是在讽刺歌女吗?为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