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物为线索、认识描写作用
以物为线索、认识描写作用
——作文教学案例
三新学校 姚瑶
学情分析:孩子是喜欢模仿的,在平时的随笔中,我发现我班的一些学生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书本中学到的一些句子乃至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在学习《小巷深处》时,我采用了钱梦龙老师的导读式教学,效果不错,这篇文章感动了很多同学。大家对文中的那根承载着母女情感变化的竹棒印象深刻,而在做第一单元的练习卷时,《口琴往事》中的口琴寄托着作者的梦想与奋斗经历,竹棒、口琴都记录了一段情感历程与生活经历。以物为线索、以物寓情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它不仅使文章的写作思路显得颇为清晰,同时也能促进作者去反思自我、感悟生活,而同学们又是乐于模仿的,于是我想不如让同学们模仿一下《口琴往事》,以物为线索写一篇记叙文。
写完后该怎么办,作文是需要修改的,这学期让同学们准备了两本作文本,一本初稿本,一本修改本。作文修改中,人物细节的修改是非常重要的。平时在课堂上、在评语中常常提醒同学们人物描写要细腻些,但似乎收效不大。一直苦于如何让学生能真正体味到人物描写的作用,一次在搜寻作文教学课件的过程中一份人物描写教学课件让我眼睛一亮,它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式真切地让学生去认识人物描写的作用,于是想到不如借鉴一下这一课件中的比较阅读部分,以人物描写主题上一堂作文修改课。
教学目标:1、认识以物为线索、以物寓情的写作方法,尝试用这一方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认识人物描写的作用,修改初稿,对人物进行更细腻地刻画。
教学重点:1、以读促写,尝试以物为线索,在课堂内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通过比较阅读,认识人物描写的作用,修改初稿,对人物进行细腻地刻画。
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导入:不久前我们学过《小巷深处》,同学们对文中的那根竹棒印象颇深,因为它记录了“我”对母亲的情感态度变化过程及母亲对女儿的宽容与理解,这次同学们在做单元测试卷时读到了一篇《口琴往事》,想必大家对那把口琴留有一定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再来读一下《口琴往事》,看看这把口琴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一、阅读范文《口琴往事》,并思考问题。
口琴往事
一天黄昏,我去拜访一位朋友,走在僻静的小巷,耳边飘来空灵清脆的琴音。一位少年坐在高高的台阶上,吹着一把旧口琴。夕阳最后的金黄色散淡地浸染着行人。我驻足倾听,心里升起一种破碎的感伤,如丝如缕的回忆让我想起了从前。
当我和少年一般年龄的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我就读的学校只有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教语文、教算术,教我们所有应该学的科目,上音乐课的时候,女老师吹奏着口琴,教我们唱歌。我们尽量把声音放得轻柔,怕听不到口琴的伴奏。我当时觉得很神奇,那些小格子怎么装得下那么多好听的歌曲。我眼中的女老师也因此变得温柔美丽,成了我心中倾慕的偶像。
我家里很清贫,父母养活我们兄妹四个已很是吃力。我悄悄托去县城的人打听口琴的价钱,虽然只有两块钱,在我们家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头一次向家里提出了请求,并说宁可不要过年穿的新衣。善解人意的母亲没有责备我,安慰我说,等有了余钱,就给我买,新衣服还是要穿。我知道,拥有一把口琴的愿望只是一个美丽的憧憬,它在我是永远的伤心。以后每天傍晚,我都滞留在教室做作业,因为女老师总坐在教室后的山坡上,对着空旷的山谷,悠悠地吹着口琴,清灵悠远的琴音徜徉在夕阳的余辉里,又随山风送到我耳中,在少年的心中,引出无限的快乐与向往。
后来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县中,女老师很高兴。她和蔼地问我想要什么样的礼物。我犹豫再三,嗫嚅地说想要她的口琴。当我从女老师手中接过那把口琴,下意识地对着琴孔一吹一吸,竟也发出动听的声音。那是一把单音口琴,声音清脆单纯。我兴奋异常,冲女老师深深鞠了一躬,飞也似地跑回家。
当时,在柔和的月光下,与黑黝黝的山岭相对,我随心所欲地吹着口琴。我不懂音律,吹得也不成曲调。断断续续的琴声在我家庭院回荡了一晚。母亲说我高兴得得魔症了。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我在和口琴交流,我对它讲我的生活,我的理想,我的悲伤与欢乐。
第二天,我手捧口琴交还给了女老师。我对她说:“村里的弟妹们还要靠它上音乐课。”女老师不说话,缓缓举起口琴吹了一支曲子,是她坐在山坡上常吹的。我问她曲子名,女老师说是自己闲时编的,没有名字。
一直到我参加了工作,我才买了一把“上海”牌重音口琴。当我嘴唇贴近琴身时,我禁不住泪如泉涌,犹如重逢一位久别的友人。刹那间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幸福。我依然不会吹,但我坐在宿舍边的草地上,就那么随意地吹着,也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我在向口琴诉说我的悠悠思念与眷眷情怀。
而今,那抚慰过女老师的夕阳又抚慰眼前的少年,而听女老师吹口琴的少年和当年的女老师同龄,又站在夕阳里听眼前的少年吹琴。人生竟是如此深刻……
1、思考文章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