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伯赞的台湾“番族”考--兼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民族史研究.pdfVIP

翦伯赞的台湾“番族”考--兼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民族史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翦伯赞的台湾“番族”考--兼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民族史研究.pdf

    2015.09  LAN ZHOUXUE KAN 翦伯赞的台湾“番族”考 ———兼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民族史研究 贾  益 摘  要  通过对翦伯赞20世纪三四十年代相关著述的梳理,可以看出,这个时期,他已经形成相当系统的马克 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民族史研究思想与方法论。 具体包括:从一定历史阶段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观察民族历史 问题,民族学理论和资料对历史研究的指导意义和史实印证作用,以及中国各民族历史尤其是社会史写作的重要性 等。 关于台湾“番族”的资料,在翦伯赞的民族史和古史研究中,是重要的证据;而他对台湾“番族”的专门考察,则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民族史学研究的一般特点。 关键词  翦伯赞;台湾“番族”;民族学;民族史7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15)09-0120-11      1949年前,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国学者能够用现代学术方法和规范对台湾“原住民”进行深入研究 ① 的,在民族学家林惠祥之后,大概只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 此前学界所熟知的,是林惠祥的台湾“原 ② ③ 住民”研究; 但对于翦伯赞的相关研究,则注意不多。 文章目的,即以翦伯赞1947年发表的长文《台湾番族 考》为中心,对其关于台湾“原住民”的研究作一梳理。 在梳理其学术观点时,笔者希望能找到台湾“原住民” 研究与翦伯赞20世纪30—40年代的主要学术思想和成果的联系,以此说明当时马克思主义史学在研究民 族史时的一些特点。 以此为基础,再总结翦伯赞台湾“原住民”研究的影响和意义。 一、翦伯赞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在1940年“遗世”于巴县歇马场,开始大量写作史学论著之前,翦伯赞(1898—1968)已经是一个成熟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了。 他参加了1930年的中国社会史大论战,1938年出版了《历史哲学教程》。 后者是他 对前期中国社会历史论战的总结,更重要的是,他希望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历史的科学研究,促进关于民 作者简介:贾益,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副编审(北京  100732)。 ①  关于1949年前中国大陆对关于台湾“原住民”的研究,可参见陈建樾. 台湾“原住民”历史与政策研究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9:2-7。 一般来说,现在可见当时的著作和文章,大多是根据日本人的研究论著或者报章资料,以及中国古籍撰写的介绍性文字,也有 翻译或者亲历的游记性质的记录,零星可见对日本相关研究的翻译和中国古籍的摘录,如王兴瑞. 台湾番族概观 [J]. 民俗,1937,1(2);春 雪. 百年前的台湾及其土著 [J]. 民俗,1937,1(2).等。 ②  相关的研究可参见刘朝晖. 林惠祥人类学研究历程述评 [M].汪毅夫,郭志超. 纪念林惠祥文集.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1;林 明潭. 高山族来源“大陆说”的形成 [M].汪毅夫,郭志超. 纪念林惠祥文集.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1;郭志超. 开辟荆榛:台湾番族之原 始文化 [M].汪毅夫,郭志超. 纪念林惠祥文集.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1.以及陈建樾. 林惠祥与中国大陆的台湾原住民研究 [J]. 民族 研究,2011,(4). ③  相关的论文只见到陈建樾. 知识的搭建:林惠祥与翦伯赞对台湾“原住民”的研究 [M].郝时远, 陈建樾. 台湾民族问题:从“番”到 “原住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120 族解放斗争的正确历史观的形成。 在这本书中,他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尤其是历史 发展的合法则性,试图通过实际的、科学的历史研究,用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观点,来说明中国历史, 指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正确方向。 这一著作的系统性和实践性,使其成为“我国早期的一本比较系统地 宣传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专著,也是一本理论联系实际、宣传全面抗战的专著”。① 正因为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功底,当他参与到1939 年顾颉刚、费孝通等人围绕“中华民族 是一个”的学术论争时,其观点也有着鲜明的理论色彩。 20世纪30年代末中国

文档评论(0)

o25ju79u8h769h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