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十二月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十二月考

2014年九年级十二月语文月考试题 (本试卷共31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zìsuī( )而生活。 ——鲁迅《故乡》 ②狡xiá( )者鄙读书。 ——培根《谈读书》 2.请解释下边的加点字的意思。(2分) A. 百年树人 意思: B. 讲文明树新风 意思: 3. 形声字的形旁可以帮助我们揣摩字意,如用“女”字偏旁的汉字有的有“美好”之意,如“娟”“姝”等,你还能写出两个“女”字偏旁含有美好之意的汉字吗?(“好”字除外)(2分) ( ) ( ) 4. 我国古代有许多表示年龄的说法,因为汉字独特的表意功能,显得格外典雅而准确,现在用来,仍会平添一分书卷气息。请用古代表年龄的雅称替换下面句子中加点词。(2分) ① 老人家年逾七十,仍然声如洪钟,精神矍铄。( ) ② 每个身处十三四岁年华的女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与追求。( ) 5. 柳,是中国古代人民认识较早的一类树,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柳树是一种具有广泛心理认同和文化认同的植物 柳树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象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特的柳文化。 一、积累。(6分) 按要求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渔家傲》表现将士戍边无期,思念故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武陵春》写“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辛庆疾《破陈子》描写军营生活和检阅军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苏轼的《江城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出猎时人数众多,行走迅速。 ⑥陆游评价《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品先贤经典,思学习之粹。(18分) 学记三则 ◆《学记》 之一 玉不琢, ; ,不知道①。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②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之二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③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④也。《兑命》曰:“学学半”⑤,其此之谓乎! 之三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⑥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⑦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道:古今异义,指儒家之道。?兑(yuè)“说” 困困惑长促进学学半前一个“学”字音xiào,本字读作“斅”,意思是教育别人,后一个“学”字音xué,意思是向别人学习。庸:功。说(tu),通脱。请续写句子给这篇文章加个议论性的结尾,点明刘老师的品质 ◆余秋雨 ①朱熹(1130年-1200年)是一位一辈子都想做教师的大学者。他的学术成就之高,可以用伟大诗人辛弃疾称赞他的一句话来概括:“ ① ” ②以一般眼光看来,这样一位大学问家,既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再去做教师了,若就社会地位论,他的官职也不低,更不必靠教师来显身扬名。他把教育看成是恢复人性、改变素质的根本途径,认为离开了这一途径,几乎谈不上社会和国家的安定和发展。因此他的目光一直注视着崇山间的座座书院,捕捉从那里传播出来的种种信息。 ③他知道比自己小三岁的哲学家张栻(1133年-1180年),正主讲岳麓书院,1167年8月,他下了个狠心,从福建崇安出发,由两名学生随行,不远千里地朝岳麓山走来。 ④朱熹抵达岳麓书院后就与张栻一起进行了中国文化史上极为著名的“朱、张会讲”。七年后,张栻离开岳麓书院到外地任职,但没有几年就去世了,只活了四十七岁。张栻死后十四年即1194年,朱熹在再三推辞而未果后终于受了湖南安抚使的职位再度来长沙。他把到长沙之前就一直在心中盘算的扩建岳麓书院的计划付诸实施。朱熹白天忙于官务,夜间则渡江过来讲课讨论,回答学生提问,从不厌倦。被朱熹的学问和声望所吸引,当时岳麓书院已云集学者千余人,朱熹开讲的时候,每次都到“生徒云集,坐不能容”的地步。 ⑤朱熹以他六十余岁高龄重振岳麓书院时

文档评论(0)

9885f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