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二酸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共聚酯纤维的性能研究.pdfVIP

丁二酸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共聚酯纤维的性能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丁二酸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共聚酯纤维的性能研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聚丁二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板

1 丁二酸/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共聚酯纤维的性能研究 1 1 1 2 2 *1, 2 葛岚 ,李兆芬 ,王兰翠 ,周清 ,陈建文 ,吴嘉麟 1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51) 2 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华-大成生物基聚酯联合实验室,上海 (200335) E-mail :jlwu@ 摘 要:本文用来自于玉米工业的丁二酸来取代聚酯原料中的部分对苯二甲酸,并与也来自 于玉米原料的乙二醇制得一半原料来自于可再生生物资源的新型共聚酯。本文初步探索了这 种共聚酯纤维的可纺性、力学性能和染色性能。试验表明:这种共聚酯纤维有优异的染色性 能,染色温度可以降低到90℃左右,且上染率可达 90%以上;共聚酯纤维的耐摩擦牢度和 耐洗色牢度均不低于四级。 关键词:生物基乙二醇, 丁二酸, 共聚酯,纤维 中图分类号:TQ342.21 1.引言 利用可再生的生物原料作为新型聚酯的原料,对我国聚酯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 义。2006 年东华大学与长春大成集团联合试验成功了聚对苯二甲酸多组分二元醇酯(PDT ) [1,2] 纤维 ,其中有1/3 的原料(乙二醇)来自玉米工业,2/3 的原料(PTA )仍来自于石油工 业。目前国内外正在开发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是一种全部来自生物原料的新型可降解聚酯塑 料。而聚丁二酸乙二醇酯由于其分子结构中不存在芳香族基团,熔点比较低,不利于其制成 纤维[3] 。PTA 有独特的优点,完全取代PTA 将会损失现有PET 纤维的许多优点。本文将用 丁二酸(SA )来部分取代 PTA ,与玉米基乙二醇共聚制得一半原料来自于可再生生物资源 的丁二酸/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共聚酯切片,同时进行了 10Kg 级的实验室纺丝,探索这种新 型共聚酯纤维其可纺性和主要性能。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PTA :燕山石化公司;EG :长春大成玉米基乙二醇;SA:上海申人精细 化学有限公司,99% ;纳米SiO2 :上海威凯化学品中国有限公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 )、 催化剂醋酸锌(Zn (CH COOH ))、三氧化二锑(Sb O )、热稳定剂亚磷酸三苯酯(TMP )、 3 2 2 3 辅助催化剂乙二醇锑(Sb (CH CH O ) )均为上海化学试剂公司,化学纯。 3 2 2 2.2 聚合设备:HR100 型20L 二釜聚合釜,东华大学纤维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2.3 实验仪器:纺丝机,ABEΦ25 型,日本ABE 公司;平行牵伸机,TF100 型,苏州特 发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缕纱测长机,YGO86 型;单纱强力机,YGO21A-1 型;声速仪,SCY-Ⅲ 型。高温高压染色机,HHS 型,无锡市东庆染整设备厂;分光光度计,721 型,北京普析通 用仪器公司;染色牢度摩擦仪,Y571B 型;洗色牢度试验仪,SW-8A 型。 2.4 共聚酯纤维的制备 1.4.1 切片的干燥:在80℃真空条件下预干燥4 小时,再升温至110℃,真空干燥20 小时, 然后保真空待用。 1本课题得到国家发改委2005年重大项目(批准号:(2005)2368)资助;及上海市科委2006年支持振兴 东北工业项目(批准号:065258207)的资助。 -1- 1.4.2 纺丝:纺速,800 米/分;规格,131dtex/36f。 1.4.3 拉伸加捻:拉伸温度在120℃,拉伸速度在200~600m/min 。 2.5 共聚纤维的性能测试 2.5.1 断裂伸长的测试:牵伸丝初始长度 10mm 纤维样品,以2mm/min 的拉伸速度使下夹持 器下降直至纤维断裂。在室温

文档评论(0)

xingkong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