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及其用法.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文言虚词以及用法 1、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等。   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 二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冯婉贞》 (三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例如: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石钟山记》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伶官传序》 四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例如: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鸿门宴》 渔公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石钟山记》 五 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以致”等。   例如: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石钟山记》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赤壁之战》 (六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等。   例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七 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 保民而王。 《齐桓晋文之事》 八 表示修饰关系 即偏正关系 ,连接状语。可不译。   例如:徐而察之。 《石钟山记》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左忠毅公逸事》 老妇恃辇而行。 《触龙说赵太后》 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赤壁之战》 而翁归,自与尔复算耳。 《促织》 3.用作双音虚词。与别的虚词组合构成双音虚词,又分为下面几种情况: (一 附在别的虚词后,构成“以而”“既而”“俄而”等固定结构,可译为“一会儿”“不久”等。   例如:已而英霍山师大起。 《梅花岭记》 俄而百千人大呼。 《口技》 以衾相覆,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 (二 “而已”连用,为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己。 《师说》 我知种种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种树郭橐驼传》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净过日而已。 《与妻书》 (三 “而后”连用,作为连词,表示前后两件事的连续关系或条件,相当于“方才”“才”。 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 其 一、代词 ①人称代词 代人:他(的)、他们(的) 例: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代物,代事:它(的) 例:自以为得其实 ②指示代词 这、那 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⑵、 其中的 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二、副词 ⑴、表猜测:大概,或许 例:其皆出于此乎 表反诘:难道,岂 例:其可怪也欤 表祈使:还是,可要,当 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⑷、 表未来:将 例:其如土石何? 三、连词 ⑴表假设:如果 例:其若是孰能御之 ⑵表选择:是……还是……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助词 ⑴调整音节 例: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⑵附在代词“彼”“何”之后:多么 例:汝来何其晚矣。 4、且 一、副词 ⑴表示动作行为即将发生,译作“将要”、“将”或者“马上” 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⑵表示动作行为是暂时的,译作“暂且”,“姑且” 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⑶表示对动作行为的推论,译作“尚且”、“还” 例: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⑷用在数词之前,表示几乎达到这个数目,译作“将近” 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二、连词 ⑴表示顺承关系,译作“并且”、“而且” 例: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⑵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作“况且”、“而且” 例:且焉置土石? ⑶连接两个动词或者形容词,构成并列词组,译作“既。。。。。。。又。。。。。。。” 例: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5、然 一、虚词用法。 一 代词   指示代词 区别人或事物 也能用作近指,相当于“这样”,“如此”“那样”“然”作为“如此”解,可以单独成一逗,也可以作谓语或状语。   例: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二 连词主要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 “可是”, “不过”。这种“然”字是由代词演化来的。   例: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促织》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史记?项羽本纪》 三 助词   1.形容词,动词词尾。 “……的样子”。 “然”字用在形容词,动词之后,没有实在意义,形容词,动词后边用个“然”字,一般用作状语,有时作谓语,“然”的用法跟现代汉语里的助词“地”相似,有时也可以译作“……似的”。   例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黔之驴》   ②康肃

文档评论(0)

bm5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