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文观看结束!!! 长效热点类——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儒家思想时考时新 1.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2012年4月5日,壬辰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暨2012中国曲阜孔子文化节启动仪式在曲阜尼山隆重举行。下图是尼山春季祭孔大典上“学童读论语”。 近年来,孔子学院建设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目前,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140多所,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在北京成立了孔子学院总部,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2.孔子思想主张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体现了教育平等的观念,保证了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 “有教无类” 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敬鬼神而远之”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人文精神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仁” 人文精神 孔子思想 3.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 (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 (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 (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上,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天下为主,君为客”。 4.儒家思想社会政治地位的变迁 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和“大一统”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得到汉武帝的赏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形成 独尊 西汉 儒生对郡县制不满,不能为封建统治服务 压制 秦朝 孔子、孟子等人提出的“仁”及“仁政”主张在战乱纷争的时代无助于实现称霸和统一 冷落 先秦 原因 地位 时期 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儒家思想成为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反对矛头 冲击 新文化 运动 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为变法提供历史依据,减少变法的阻力 利用 维新 变法 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 批判 明清 回应佛、道的挑战,儒学发展到理学更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创新 宋明 原因 地位 时期 5.儒家思想与政治的三次紧密结合 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家思想又一次成为学术热点、高考命题的热点,儒家思想与政治的三次紧密结合体现了某一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而思想文化也能够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1)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接受并实行。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2)康有为为达到宣传变法思想、推动统治者变法的目的,利用孔子在中国的广泛影响,写《孔子改制考》一书,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3)袁世凯为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资产阶级为冲破封建思想束缚,实行民主政治,对儒家正统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典例] (2011·大纲全国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孟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的关系。从材料中孔子、孟子和荀子的言论中可得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内涵,要从君民关系的角度去阐释;儒家的理想政治从材料中孟子的言论可概括为“用贤人治国”,再结合所学知识答出“仁政”这一内容。 [答案] 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命题者说] 从文明的传承视角看儒家文化 民族精神是指得到全民族认可,并为民族成员所践行的,维系民族团结和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我们中华民族所展现的是一种“聪明、智慧、坚韧、勤奋、开拓进取、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这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强大的精神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的丰富。以此为出发点,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和民族前途,加深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专题03 阅读填空20篇(中考真题+各区名校模拟)2023年广州中考英语冲刺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 VIP
- 产品结构设计课作业.doc VIP
- 临床药物治疗学模拟考试题+答案.docx VIP
- 临床药物治疗学考试题与答案.docx VIP
- 霸碗 盖码饭 智能炒菜机器人 品牌手册(2023Q4版).pdf
- 临床药物治疗学考试题+答案.docx VIP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案全集全册.doc VIP
- 2011-2016年淮北师范大学《分析化学》考研真题汇总.pdf VIP
- 2011-2016年淮北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考研真题汇总.pdf VIP
- 《小型悬臂起重机结构设计计算》18000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