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市场经济立宪 ——当代中国的财政问题》.pdfVIP

《为市场经济立宪 ——当代中国的财政问题》.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为市场经济立宪 ——当代中国的财政问题》.pdf

[General Information] 书名=中国问题报告 为市场经济立宪 ——当代中国的财政问题 作者= 页数=280 SS号=0 出版日期=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前言页 目录页 绪言 财政压力引起制度变迁 世纪末的历史大剧 计划经济:留给历史评说 市场经济曾经走过的路程 改革:国家主导的制度变迁 凡是重大的改革,都有财政压力的背景 挑战和应战 两种对策,两种结果;两个阶段,不可超越 小结 财政压力:1978年中国改革的起因 1978年中国改革的起因之谜 为什么改革没有出现在大饥荒之后 没有赤字的财政压力 来自农村的财政压力导致了农村改革 增长方式的极限 人口压力带来就业压力 寻找新的义理性支持 小结 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并存 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并存 改革为什么会引起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 新兴部门: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非规范的公共财政 小结 近忧:第二次财政压力 财政压力激发成功的改革 “两个比重”的下降意味着什么 世纪末的财政赤字 中国的国债规模是否过大 重构公共财政的思路 小结 远虑:财政改革为市场经济立宪 为什么转轨国家纷纷立宪 立宪经济学 公共财政的职责是提供公共产品 只有立宪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在集体博弈中超越利益集团之争 小结 中央与地方的博弈 超越集权与分权的循环 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与众不同 建国之后中央-地方关系的演变 公共财政中的联邦主义 地方竞争与经济增长 治安策 小结 国家改革国有企业 什么样的改革才能使国家和企业“双赢” 从“企业的性质”到“国有企业的性质” 国家行为决定国有企业的性质 国有企业的自发制度创新 国有企业对传统计划体制的财政贡献 国有企业改革与财政赤字周期 边界刚性与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 小结 国家和公民:谁养活谁 市场经济下新的社会契约 世纪末的就业压力 失业的分析 失业的救治 社会保障制度:被动的失业治理对策 小结 附录页

文档评论(0)

ghf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