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教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愤教学》.ppt

*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译文: 首联: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的故土。 颔联: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时,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的战船在瓜洲大败敌军,第二年朝廷军队骑着勇猛的快马,奔驰到西北大散关,赶走了敌人,收复了大散关。 颈联: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比,现在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功业未建、壮志未酬,空留下许多感叹。 尾联:真羡慕诸葛亮,他在《出师表》里表达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他确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令后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开篇自问,追述诗人自己年轻时的豪情壮志。意思是说:我在年轻的时候,不知道社会上的事情是多么的复杂和困难,只知道北伐抗金,收复中原,为祖国效力,豪气壮如山。陆游早年,曾经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宏大志愿,爱国心切。他力主抗战,但却遭到南宋王朝中投降派的反对和阻挠,使他不能如愿。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了“世事艰”,这“艰”就是昏庸的皇帝和奸臣误国。到老来才悟出其中的道理,自然使人产生无限感慨。诗中,用“北望中原”表示统一祖国,用“气如山”形容豪情壮志,既概括而又形象,给人的印象很深。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他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异于泣血? 《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第二联:“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分大散关”由六个名词叠加,省略了相关的动词,体现了诗歌的精炼性和含蓄性。而且名词叠加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抵御敌寇、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这种名词叠加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影响较大,例如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就是连续地运用名词叠加,营造浓郁的抒情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五、六两句,从追叙转入现实,抒发诗人蹉跎岁月、壮志未酬的感概。意思是说:年轻时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到头来都化为泡影,无法实现,只有虚度年华,空自叹息。陆游曾以南朝宋代的大将檀道济自比,说自己也是一道抵御敌人的“万里长城”,可是几十年过去了,国家山河依然破碎,不仅未能收复中原,而且还丢掉了更多的地方。如今,对镜窥之,头发都已斑白了,还谈什么“气如山”!诗人有志不能伸,有力无处使,用一“空” 字,表现得极为沉痛。诗中暗含对南宋王朝投降派的谴责。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的最后两句,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诗人自己的爱国热情不减当年,并以此自勉。陆游晚年虽然有壮志未酬“空自许”的慨叹,但他毕竟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始终怀着“北望中原”的愿望。这不禁使他怀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说:诸葛亮真不愧是一代贤相,他的《出师表》写得多好,足可名传于世,千百年来有谁能够同他相比呢!《出师表》表明了诸葛亮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其中有“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话,和陆游的思想愿望是一致的,所以陆游在诗中尤为感念和敬仰。诗中借用历史故事,以寄托自己的愤慨,意味深沉。 诗人“书”了哪些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文档评论(0)

ghf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