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2旅夜书怀
* *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旅夜书怀 【唐】杜甫 旅夜书怀 作者简介 感知体悟 写作背景 内容赏析 配音朗诵 练习提升 学习目标 背诵诗歌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学习目标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被誉为“诗圣”。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著有《杜工部集》。 作者简介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因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了。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写作背景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配音朗诵 对照诗下的注释,说出诗歌的大义。提出疑问,小组讨论解决。 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小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这凄冷的夜里孤零零地停泊在岸边。 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大江奔流,水面上月光涌动。 此时此景,怎不让人感怀万千: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退。 飘然一身究竟像是什么?不过就像茫茫天地之间一只小小的沙鸥。 感知体悟 1.诗歌的前两联写景,请反复阅读,细细体味诗中的意境。 思考①:首联写出景物什么特点?它有什么深意? 内容赏析 (1)渺小、孤寂。 (2)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写诗人他的境况 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 一般寂寞 思考②:颔联突出景物的什么特点?景物描写对表现诗人处境有什么作用? 诗人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雄浑阔大 (2)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凄苦的心情。 (3)乐景写哀情 结论: 景 “独夜舟” 情 (连接载体) 艺术手法: 寓情于景 乐景衬哀情 2.诗歌的后两联抒情,请仔细揣摩体味其中包含的情感。 思考①:颈联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从诗中看 “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 “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倒是因为“老病”而休的。 思考②: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也说明杜甫确实是诗名满天下,其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名声应该因为大济天下而显著,做官不应该因为被排挤而被辞。委婉的写出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来作比?有何效果? 明确:诗人以”飘飘”喻己本已有自伤漂泊之感,然后又以广阔天地间一只孤独的沙鸥作比,就更显得孤独和凄凉了。 艺术手法: 比喻和衬托 返回 总结:通过课文题目了解诗歌内容 1、通过“旅”字看背景 2、通过“夜”字察实景 3、通过“书怀”悟实情 艺术手法: 1、寓情于景 ,以“乐”景衬哀情 2、景、人对照,以显哀情 3、设问、比喻,直抒胸臆 4、意象选取、“炼”字精妙
文档评论(0)